曾經響徹政壇的勸退希拉莉之聲近期突然沉寂下來。她的對手奧巴馬固然一再說希拉莉有權堅持到八月黨大會,大部份民主黨的超級代表(Superdelegates)要不是沉默就是表示不介意選戰持續下去。即使奧巴馬的支持者也不敢「逼人太甚」,以免讓希拉莉及她的支持者有反擊的資本。
要讓參選人知難而退,要勸退處於下風的候選人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因為這個決定只能由候選人作最後決定。只要候選人不死心,那不管他的軍師、幕僚、黨友說甚麼都是不算數的。弄的不好,甚至會令候選人蠻幹下去。
八八年總統大選力爭成為民主黨候選人的資深眾議員RichardGephardt在當年的超級星期二初選大敗而回,被其他對手遠遠拋離。他的顧問不過在言談間暗示一下是否該考慮其他選擇,就被Gephardt罵的狗血淋頭。頸筋暴現的Gephardt說:「除非佢哋斬咗我個頭再交畀我,否則我絕不退選。」(I'mnotgettingoutuntiltheycutmyheadoffandhandittome)
希拉莉只有比Gephardt更倔強、更「硬頸」,她怎會輕易引退呢?
而且,要促使候選人引退還得有一些客觀條件,包括無人氣、無錢、無記者隨行採訪。有候選人就因為發現隨行記者不斷流失,感到大勢已去而宣佈退出。曾一度是九六年初選熱門的參議員PhilGramm籌款能力甚強,本該有力應付漫長的選戰。但當他在艾奧瓦州黨團會議大敗,只能在眾多候選人中排名第五後,他知道凝聚不了人氣,便毅然退選。
不過,最致命的還是無錢。美國總統大選是燒銀紙的遊戲,單單在各地維持一個像樣的競選辦公室已要花數以百萬元計美金,更不要說龐大的電視廣告攻勢。所以,當捐款亁涸,負責財務的顧問大喊「缺水」時,候選人通常很快會決定執包袱,因為誰也不想在選戰後欠下一屁股債。
偏偏希拉莉並沒有成為三無候選人。她的人氣仍然旺盛,隨行記者團陣容仍鼎盛,捐款仍然滾滾而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誰都不可能勸退希拉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