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做足工夫 - 左丁山

馬時亨做足工夫 - 左丁山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係股票經紀及私人銀行家出身,當然識得市場波動,隨機應變,反應要快嘅道理。賓架馬做局長不經不覺已經有六年,睇住佢愈做愈順手,高度進入角色,背後AO對佢呢位局外人有乜評價,我哋唔知,但從佢嘅公開、公眾表現嚟睇,馬局長身手靈活到極,除咗佢自己唔多熟之科技、廣播政策之外,交足功課啦。
譬如最近米貴,食米供應緊張,馬局長第一時間巡超市做騷,跟住見泰國駐港總領事,與食米入口商及超市開會,得國家商務部長承諾供應大陸食米,工夫做到十足十,起碼保證咗食米供應不缺,大家唔使搶米先。至於米價,馬局長答得有分寸,話視乎市場供求而定,證明佢知道問題所在。
反而一啲矇查查議員,只曉評彈,其實唔識嘢。例如王國興(工聯會)議員話:「市民最擔心米貴,政府唔可以只話米價由市場供求釐定就算數,工夫做得唔夠。」尊貴的王議員唔該做吓研究,香港食米一年三十幾萬公噸,全由外國供應,泰國米佔咗九成,香港憑乜嘢條件同人哋講價?當今國際市場中,米價不斷上升,出口國為求自保,紛紛限制食米出口或調高食米出口稅,泰國好彩得天獨厚,係世界米倉,故此仍然有米賣畀友好地區,但當然係依照世界市場價格出售啦,香港唔要,自有菲律賓去搶。如果入口米價上升,港元對泰銖貶值,你話香港米價會唔會上揚呀?唔通馬局長要入口商、批發商管制價格,不准加價?假使如此,米商唔肯蝕本,市面必然缺米,民心豈會不亂?想學埃及發生暴動乎?
馬局長大概不必為王議員上一課經濟學嘞,如有時間,去打番一場高爾夫,鬆弛吓神經好過,費事嘥氣。為市民解決食米嘅方針,第一係解決供應,保證市場有米賣,一定唔可以管制價格;第二係碰上個別市民困難,就由財政司決定財政援助,可考慮向低收入市民發放臨時糧食津貼(注意:係臨時,不能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