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Accumulator面值不足1800億

證監:Accumulator面值不足1800億

【本報訊】去年下半年大升市時,在富豪界流行的投資產品累積認購期權合約(Accumulator),於去年底至今年初被視為大跌市的元凶,市場曾估計其合約涉及金額達6000億元。
不過據了解,證監會的統計顯示,市場上有關合約的票面總額約為230億美元(1794億港元),就算按有關合約要全數雙倍接貨計算,亦少於3600億元,證監認為對市場影響有限。
Accumulator乃股票掛鈎投資工具(ELI)的變種,投資者通常可以較市價折讓10至20%購入有關產品,投資期一般一年,投資銀行每個交易日均按照市價折讓(一般是10至20%),為客戶購入所掛鈎的股票,即以較低價收集,但當股價跌過指定的折讓水平,客戶便可能要接雙倍數量的股票。因此當股市大跌,這批富豪便須不斷接貨平倉,若他們立即沽售,便只會加深大市沽壓。

較去年零售ELI總值低

據了解,證監近日向本地銀行及證券行進行調查及評估後,認為本地銷售的Accumulator總值230億美元不算巨額,較去年的零售ELI合約票面總額約300億美元(2340億港元)為低,亦較今年首季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約110億美元(858億港元)高出不多;雖然若有關合約平倉時,對市況有一定影響,但接貨者不一定立即拋售所接股份,因該些股份大多是優質藍籌或H股,而且流通量高,股份本身的波幅亦不算超高,證監相信市場深度足以吸收有關波幅的衝擊。
荷銀亞洲區產品研發主管吳偉發稱,證監所得出的Accumulator金額,應與實際數字相若,而隨着市況回穩,Accumulator陸續平倉及新增合約縮減,對股市及有關正股的影響料日漸減輕。
荷銀今年2月曾估計,未平倉的Accumulator涉及金額約2700億元,而經歷去年10至11月首輪平倉潮,及1月中旬次輪大洗劫,近日平倉及斬倉規模已大大縮減。
不過,由於Accumulator最熱門的掛鈎股份,如中移動(941)、六行三保以至港交所(388),每逢股價急彈即被接貨者伺機減磅,形成沽壓重重,港股亦難復去年急跌後大反彈場面。

相關投訴少於10宗

另外據悉,證監共收到少於10宗有關Accumulator的投訴,每宗個案涉及金額少於1億元,部份指發售產品的金融機構,未有清楚解釋跌市對投資者風險影響,證監正研究有關產品買賣是否涉及合約內不公平條文及誤導,部份若涉及銀行的投訴,則已轉交金管局跟進。
按照目前監管機制,若產品只向私人銀行客戶出售而非公開發售,產品的銷售文件及推廣資料毋須證監批核,即不受其監管,但中介人有責任清楚解釋產品資料及風險,否則可能違反中介人操守的規例。

熱門Accumulator掛鈎正股表現

國壽(2628)
昨收報(元):29.55 歷史高位(元):53.80 累積跌幅(%):45.07

港交所(388)
昨收報(元):147.90 歷史高位(元):268.60 累積跌幅(%):44.94

建行(939)
昨收報(元):6.53 歷史高位(元):8.91 累積跌幅(%):26.71

中移動(941)
昨收報(元):127.50 歷史高位(元):160.00 累積跌幅(%):20.31

滙控(005)
昨收報(元):132.00 歷史高位(元):153.50 累積跌幅(%):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