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多香港潮人與文化精英,喜歡讀一本叫《城市中國》的大陸雜誌。在不同場合聽別人提起,都讚不絕口,有本地媒體份子挺崇拜它的編輯團隊,深深受他們崇高的理想與實踐的鬥志吸引。
對此我有保留,以中國標準來說,它的確是一本視野開闊觀點深刻的雜誌,對中國城市發展提出批判與觀察。然而,這也只限於「中國標準」──我們某方面對「中國」的要求甚低,而香港媒體表現已日漸浮淺疲憊,久乏挑戰或刺激。
像《城市中國》刊載的深度長文,其實南方報業旗下諸多刊物如《南方周末》也常見,數年前遭勒令停刊的《21世紀環球報道》,其寬闊視野早已無遠弗屆。說真的,《城》還有大量進步空間,現在它更像一份社會科學論文結集,文字量遠遠超過論點,不乏硬套理論的枯燥行文,圖象美學不脫娘味,內地同業私下打趣:好似作文比賽。
去年在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看見它入選雜誌組界別,與全球各地參展雜誌擺放一起展出,它是那麼平平無奇,只因來自開放中的共產主義國家才引人好奇,就如艾未未找來一千零一個中國人的噱頭作。那張長長的展示桌上,真正讓人驚喜的是魁北克那本叫《降落傘》的文化雜誌、日本某本日英雙語藝術雜誌及其他。
中國經驗告訴我,千萬不要神化任何人任何事,一旦當事者以為自己是神,法力就會消失於瞬間。開放媒體吧,會有更好的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