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本土貨幣過份升值打擊出口,部份亞洲國家的央行都會遏止其貨幣升值,但美元插水加劇全球通脹壓力,令亞洲國家處於進退維谷的局面。分析員相信,為紓緩通脹,區內國家將容許幣值加快上升,故看好亞洲貨幣前景。
從基本因素看,亞洲整體經濟較歐美標青,已令亞洲地區貨幣具備升值條件。以去年為例,美國經濟只錄得2.2%增長,歐元區亦僅有2.7%,相對新加坡及台灣分別錄得7.8%及6.7%增長,以及內地的雙位數字增長,更相形見絀。
商品價格漲不停
以通脹衡量,美元下滑令商品價格漲不停,激發環球通脹升溫,其中新加坡及中國,最新的通脹更分別升至26年及11年高位。在通脹升溫及美元貶值夾擊下,區內國家要遏抑幣值上升將越來越吃力。馬來西亞央行行長阿齊茲(ZetiAkhtarAziz)日前坦言,單憑貨幣政策不能控制通脹,正是區內央行現時面對的困境。分析員預期,隨着人民幣和坡元加快升值,將引發區內其他國家跟隨,讓貨幣升值應付通脹。
高盛特別看好人民幣、馬幣、新台幣和新加坡元,估計這4隻貨幣今年會錄得5%至10%升幅。其中人民幣升幅估計高達10%,新加坡元則升3%。
坡元料今年升3%
花旗則估計,美元兌坡元今年底將跌至1.31。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聯席行政總裁MohamedEl-Erian更認為,亞洲貨幣是外滙市場的「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