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按風暴已令華爾街金融機構泥足深陷,舉步維艱。為了維持充足資本,各大行短期內亦只會瞓身籌集資金,而非推動業務增長。事實上,已成為驚弓之鳥的大小銀行,已開始收緊借貸,貸款業務萎縮的後果,除了是企業盈利持續受損,亦會為經濟衰退帶來龐大壓力。至於作為美股支柱的金融股,前景更難令人寄予厚望。
受累樓市重傷,今年來已有7040億美元債券被調低評級,當中遭穆廸、標普和惠譽降級的按揭及資產抵押債券便多達28000隻。美國聯邦儲蓄公司(FDIC)主席SheilaBair指出,這股降級潮將令本來資本充足的大型金融機構,變成資本充足比率不能達標。
美國金融機構的風險資產最多只可達資本的10倍,即資本充足比率達到10%才被視為資本充足,目前有逾99%美國銀行符合要求,截至去年底受監管的銀行資本充足比率平均為12.79%,當中花旗的資本充足比率則已由05年的12.02%降至10.7%、富國由11.76%降至10.68%、美國銀行亦由11.08%降至11.02%,是聯儲局有紀錄5年來最低水平。
資本充足比率五年新低
至於出手拯救貝爾斯登的摩根大通則達12.57%,較05年的12.04%還要高,這亦是聯儲局破例准許其收購貝爾斯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現今金融業的狀況,FDIC前主席WilliamIsaac更形容為「美國的噩夢」,因為資本不足的銀行會不惜一切籌集資金,包括減少派息、出售股份和降低開支,同時會停止借貸活動,令企業增長放慢,對於本來可能溫和衰退的經濟來說,無疑帶來重大打擊。
按慣例,持有AA或AAA評級的1億美元按揭證券當中,有2000萬美元被視為風險資產,若債券被降至惠譽的BBB+或相等評級,由於違約風險上升,該批債券的風險資產比例便會急增至100%。
截至去年底,花旗持有的債券中,約5520億美元屬零風險、5230億美元屬20%風險、3200億美元屬50%風險;至於100%風險的債券則達8810億美元。而為了增加資本,花旗數月來已透過出售股權、優先股和可換股債券共集資304億美元。
下周業績成啓示
信貸危機爆發至今,不單令全球主要金融機構損失2320億美元,更令美國經濟危機四伏,研究公司InstitutionalRiskAnalytics行政總裁DennisSantiago指出,美國金融界對於要維持資本充足比率在目標水平以上的後果,已感到恐慌,但大眾仍未察覺事態嚴重。
FDIC另一位前主席WilliamSeidman指出,業界首季盈利會相當差,惡劣情況亦會持續。根據他的經驗,如果經濟陷入困境,最少一年之後,才會在銀行業反映出來。
由於金融界的業績期快至,銀行未能就上述事件評論,但花旗、富國、摩根大通和貝爾斯登等,都會於下周派發首季成績表,屆時投資者便可從中掌握金融業的最新啓示,從而評估美股後市走勢。
記者:杜思敏
美金融機構資本充足比率
花旗集團
07年底:10.70% 05年底:12.02%
富國
07年底:10.68% 05年底:11.76%
美國銀行
07年底:11.02% 05年底:11.08%
摩根大通
07年底:12.57% 05年底: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