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新西蘭前日簽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雖然兩國去年雙邊貿易額僅得37億美元,只相當於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0.17%,但由於這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簽署的第一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這就意味着中國今後與其他發達國家磋商同類協定的底線,無論對其他發達國家,以至中國的國民和企業,意義都很重大。 記者:龍婉嫻
中紐的雙邊貿易協定,將於今年10月正式生效,範圍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投資等多個領域,其中貨物貿易方面,新西蘭同意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華進口的產品關稅,其中63.6%產品,由協定生效日起即時實施零關稅,而中國將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紐進口產品關稅,其中24.3%產品由協定生效日起即時實施零關稅。
2019年撤進口關稅
由於中國的服務業出口佔比仍是少數,貨物進出口是最主要的貿易形式,上述時間表即代表中國政府計劃用10年時間,將大部份產品市場向國際開放,因為中國將以中紐協定為藍本,與其他發達國家商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在中國設廠的企業,農牧畜業,應在今後的10年時間內作好準備,注意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
中國在01年12月起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至今已達6年,平均關稅已由當年的15.3%降至今年的9.8%,其中農產品由23.2%降至15.2%,但外貿順差並未受到影響,反而增加11.6倍,去年達到創紀錄的2621.97億美元,顯見中國政府、企業,以至國民的應變能力,然而亦因為「賺得太多」,去年起與歐盟、美國、日、韓等發達國家的貿易磨擦持續上升。
繼續提高產品質量
隨着這些國家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除幾乎與新西蘭同時開始談判的澳洲外,相信中國與上述發達國家達成協議仍有漫漫長路,未來主要仍是和非洲、中東等國家形成自由貿易區為主,然而中紐協定代表了中國政府決意要在目前國際貿易狀況下再跨前一步,透過逐步對發達國家開放市場和降低關稅,給自己和中國的企業家一種推動壓力,要繼續提高產品附加值及技術含量,這樣,中國才能更快地步向自己定下的創新型國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