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在上海 - 塵翎

女生在上海 - 塵翎

說實話,這兩年多番受誘把生活重心移去上海。撇開工作機會不談,不為所動實因不覺得海派生活比港式生活更有趣。上海是男人的天堂,連英國流行作家TonyParsons都在新作《MyfavouriteWife》予以肯定。但一個外地女子在上海,除了爭風呷醋外,還有甚麼好做?
可是最近情況有點改變,旅居上海的一些閨中密友,越洋傳來的生活點滴風情,頗叫人嚮往:閒時相約去找如雨後春筍般開店的裁縫鞋匠工匠,造衣裳造鞋子造皮具等等。別笑,身外物可非芝麻小事,在在是閨秀生活大事,個人情趣之精粹。
六十年代或更早以前的女子生活,似更韻味無窮更耐看,全因那是度身訂造的個人品味時代。成衣業興起,連鎖大眾衣飾普及沒錯可令人人平靚正地裝身,但就是少了一點獨特欠了一點手工美感。在香港買衫來來去去是那幾個大商場幾個國際牌子,穿甚麼視乎當季出產,心裏想要的款式,簡單如一件簡單黑上衣,挑來挑去不是嫌哪處多了花邊便是哪裏太長太闊。
對精緻生活的欲望,衍生某種復古的情懷,以個體為本的hautecouture精神,平民化落實於日常。不必聽任市場發落,依個人想像打點全身行頭,而且所費不是不菲,過程裏兼可訓練創意與鑑賞力。只要能力許可,現代女子好該活得如此矜貴。
處於個人財力還未及追得上資本主義櫥窗這時代夾縫中的上海,卻造就了此一品味生活型態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