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基會謀沽金套千億<br>紓緩財困 另設基金投資股債

國基會謀沽金套千億
紓緩財困 另設基金投資股債

【本報綜合報道】眼見金價近年不斷上升,受到「財赤」困擾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亦受不住誘惑,計劃作出8年來首次的沽金行動,預計可套現超過130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並會將部份所得成立基金,以解決近年入不敷支的燃眉之急及開拓新財源。分析員認為,雖然國基會的沽金行動會分階段進行,但因規模龐大,預計對未來幾年的金價走勢有明顯影響。

國基會繼於99年12月至00年4月期間沽金套現逾30億美元後,昨日宣佈準備再度沽貨,出售403.3噸黃金套現,相當於其黃金儲備12%,是該組織成立以來,第6度沽金套現。

分段賣403噸 金價恐受壓

國基會總幹事卡恩的聲明解釋,這次是一個困難但必須的決定,因為沽金可解決組織財政「緊絀」的窘境,而組織亦會將沽金所得的其中66億美元(約515億港元)成立新基金,擴大投資範圍,以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及穩固組織未來的財政基礎,使其能更集中、更有效率及更有成本效益地為成員國服務。
事實上,國基會一直以來只靠倚賴向成員國放款來維持日常開支,但由於近年相關收入減少,故決定進行改革。國基會估計,今年財赤料達1.4億美元(約11億港元),未來3年財赤更會擴大至4億美元。而為進一步縮減財赤,除沽金外,該組織還計劃裁員約400人,以及於未來3年大幅削減1億美元開支。

財赤11億 計劃炒400人

卡恩表示,新成立的基金最初只會投資政府債券,然後才擴大至企業債券,甚至是股票投資,而為了避免利益衝突,組織將會嚴格監控基金的所有投資,估計基金數年內可為組織填補財赤,並額外帶來3億美元收入。
國基會表示,將會依據與歐洲央行簽訂的協議沽金,以減低行動對市場造成的衝擊,而行動將會分幾年完成,除在市場沽售外,亦會售予環球央行。不過,由於環球年均黃金交易量約500噸,假設國基會每年只沽售100噸黃金,已佔全年總成交量20%,因此其沽金行動將對市場有一定影響力。
Mineweb分析員威廉斯稱,信貸危機導致環球資金緊絀,加上美元疲弱推高金價,造就國基會今次的沽金行動,預料金價未來走勢將會更波動。
不過,國基會須得到85%的成員國支持,當中包括擁有16.77%投票權的美國,才可沽金套現。受國基會沽金消息拖累,現貨金紐約早段(本港時間昨晚11時半)跌8.15美元,報每盎斯911.85美元。

全球10大黃金儲備國/組織

1.美國 8133.5噸
2.德國 3417.4噸
3.國基會 3217.3噸
4.法國 2622.3噸
5.意大利 2451.8噸
6.瑞士 1166.3噸
7.日本 765.2噸
8.士耳其 700.1噸
9.荷蘭 624.5噸
10.中國 600.0噸

註:數字截至07年12月

金價近年不斷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