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女兒走過鵝頸橋,問她有沒有見過「打小人」,她說沒有,我就將情形形容了一下。
「打小人」是一種很無助的詛咒。一個阿婆拿着鞋底往寫着人名的薄紙上猛拍,在她身邊,站着一個男人或女人,面帶煩愁,神情複雜,既有期望又非常絕望,呆呆望着起起落落的鞋底,心潮澎湃,苦水翻倒,怨毒流淌。但只要是站在那個位置上的,就是個失敗者,有仇有寃,自己無力為報,只好寄託於一隻破鞋底了。
詛咒是很辛苦的事情。要詛咒一個人,自己先傷得七葷八素。這種古老的報復手法,與其說是傷人,不如說是自殘,但自殘之中,也是短暫的心理舒緩。
看古羅馬故事,經常有詛咒的場面。一個女人詛咒情夫或情敵,手裏拿着一把尖錐,在鐵皮上一下一下狠劃,每劃一下就說一句咒語,咒語極其刻毒:「我要分了他的四肢,他的頭顱,他的心,他的肝,他的胃,拋向四野──」那塊鐵皮,在尖錐下凹陷摺皺,如同她的仇人被利刃分屍。這個女人,每咒一句,便泄了一分恨,刻完一張鐵皮,將之捲起來,去仇人家附近,找一道牆縫塞進去,她的詛咒也算完成了。
接着,她就是滿心期待着詛咒的結果,結果仇人沒事,詛咒失效,那麼短暫的心理舒緩也隨之失效,這個詛咒人的人,中了自己的詛咒,不可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