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三名因肺炎進入聯合醫院治療的男病人,感染名為「鮑氏不動桿菌」的肺炎,其中一人死亡,兩人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事件,但未有透露三人是否入住同一病房。微生物專家表示,此病菌是常見於醫院感染的細菌,可致嚴重肺炎,尤其入侵需要插喉的病人,院方應及早調查病人是否在醫院內感染及控制爆發源頭。
未知三人是否同病房
防護中心昨晚公佈,三名年齡介乎50至80歲的男病人,在上月25日至本月2日期間,因肺炎進入聯合醫院接受治療。其中患有糖尿病的75歲男病人,上月25日入院後,延至本月2日不治。另一名患慢性支氣管病的50歲患者,本月1日入院;而80歲的糖尿病人則在本月2日入院,兩人現時情況穩定。
院方在三人的呼吸道或血液樣本中發現,含有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初步發現三人並無流行病學上的關連,但中心及醫管局未有回應有關三人是否入住同一病房,未知患者是否在院內感染。
專家:易在醫院感染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解釋,鮑氏不動桿菌主要存在於環境,例如水及泥土中,感染後可致肺炎,是在醫院內感染的常見肺炎之一,「好多病人都係要插喉、用過呼吸機嘅病人」。
黃世賢認為,衞生防護中心及聯合醫院應該及早調查該三人是否在入院之後才感染此菌,或於入院前已在社區染病,「如果喺醫院感染,就要盡快搵個源頭。」
他續稱,雖然此病菌對健康人士的威力不太大,但由於此菌可能出現多種抗藥能力,部份抗生素無效,能令人出現嚴重肺炎、心內膜炎或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