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青年在網誌中訴說情路與前途的惶惑,並定下「23日限期」,悄然無聲的隱藏心事,結果網誌變成「死亡筆記」,無從挽救。心理學家指出,有意尋死的人,臨死前都會寫下片言隻語,這些都視為「尋求協助的聲音」,旁人若能及時發現,或可阻止一宗悲劇發生。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黃慰澄博士指出,有意尋死的人很多時會寫下片言隻語,形式可以是書信、日記、手機短訊或MSN,他們統稱之為suicidecommunication(自殺語言),是當事人尋求協助的聲音。黃慰澄推斷,事主當時仍處於心理關口,在自殺的邊緣徘徊,感到相當徬徨。
過份沉默是警號
另外,全人發展中心顧問團主席黃重光醫生亦指出:「一個人想自殺不外乎三個因素,分別是真的想死、求生同控訴,要望邊一個因素跑出。」黃醫生又補充,寫Blog(網誌)是想抒發感情,是一種signofsilence(沉默的記號),「當屋企人發現有家人過份沉默,咁就係一個警號,應該多啲同佢溝通,幫佢抒發感情,或者搵專家幫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