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已成為當前投資增值的熱點工具,美元兌人民幣滙價料升破7算後,年內再穿6.5指日可待,相反實行廿五載的本港聯繫滙率制度,港滙強方上限仍死守7.75美元,港元與人民幣滙價越擘越闊,港元相對包括人民幣的美元以外貨幣,便越見貶值,本港進口通脹誓將更熾熱,沉寂了一段時間的聯滙脫鈎之聲亦再次甚囂塵上。 記者:劉美儀
有市場人士相信,當人民幣兌美元升穿6.5至接近6算關口,人民幣與港元差價已擘得很闊,若外圍形勢配合,炒家有可能重演97年金融風暴的「逆向版」,即「掉轉」炒港元在強壓升值壓力下「升甩鈎」,同時藉低息高通脹引發資產漲價,舞高股市及掃入期指。
通脹問題猛於虎
聯滙脫鈎討論,近日又再若隱若現,美國證券行雷曼兄弟新加坡分析員CraigChan,上周便指一年後聯滙脫鈎的可能性升至10%,無獨有偶,商品大王羅杰斯亦說,看不見港元與其他貨幣掛鈎的需要,建議港元自由浮動。有份參與制訂聯滙、目前唯一仍然在任的財金官員──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上周即為聯滙護航,力指滙率對通脹造成的傳導影響有限。
外界普遍相信,本港脫鈎機會極微,尤其是中國及特區政府,相信在可見將來,亦絕不容許聯滙解體,影響本港貨幣市場穩定,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聯滙所受壓力相信仍止於「出口術」層面。
不過,通脹問題猛於虎,人民幣升值又高唱入雲,本港進口物價以至市民出外消費,均受滙價影響而有增無減,此舉難免引發公眾對聯滙制度的討論升溫,但市場指出,民間層面對聯滙的批評,不足以構成脫鈎壓力,唯一是由對冲基金發動投機行動,「落重藥」炒港滙「升甩」7.75,才構成巨大市場力量影響滙率政策。
美電套息港滙難升
不過,美國次按信貸危機後,不少銀行及基金均深陷泥沼,對冲基金相比十年前,威力已大減,即使人民幣升值令外界憧憬亞洲貨幣飆升,對冲基金對衝擊港滙亦不感興趣,因為獲利空間有限,不及炒賣其他區內貨幣,升值空間來得化算。
近日人民幣俟近破7算邊緣,港滙仍然企7.79水平,並無受人民幣升值而相應轉強,即可見一斑,相反港息偏軟引發了若干買美電套息活動,令港滙升幅有限。
人民幣尚未全面自由兌換,一般相信,待人民幣資本賬完全開放後,才是港元與美元脫鈎的適當時機,屆時港元與人民幣,必然會構成一定的相連關係,港元或按貿易加權比重,與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一籃子貨幣掛鈎。不過,金融市場波動始終難料,且看通脹升溫,會否牽動未來資金流向以至滙率投機炒賣活動,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