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br>長途機 平機票 無錢賺

特稿
長途機 平機票 無錢賺

甘泉航空投入服務短短年半即告停飛,有研究航空政策的學者及市場人士均指出,甘泉經營長途航班又提供廉價機票的「獨特」經營模式,本身已是最大死因。長途客機沒有提供「必賺」的頭等客位,面對油價高企,加上牧師創辦人以「搞慈善」心態的經營手法,更令公司財政雪上加霜。
市場人士指出,長途航班主要靠頭等及商務艙收回成本,舉例說,一班往來香港至倫敦的航班運作成本約100萬至150萬元,頭等及商務機位來回機票動輒數萬元,即使頭等及商務艙的座位總數只佔全機兩成,約50至60個,全數賣出已令這班機「封蝕本門」,加上機肚載貨及經濟客位,便有利可圖。

航班爆滿僅收回成本

反觀甘泉主打廉價經濟位,沒有頭等只有平價商務機位,即使全部經濟位爆滿都未必收回成本。至於商務艙乘客通常是企業要員,主要由公司購買機票,若在國泰航空與甘泉之間二選一,一般乘客均會選擇前者,甘泉根本是平貴生意都難做。
另一業內人士指出,全球成功的廉航均只提供航程三至四小時的短途機,以「密食當三番」獲利,市場上從未出現像甘泉一樣既做廉航又做長途機的成功例子。他補充,甘泉香港飛倫敦單程的成本接近90萬元,每班機最多可載約300人。即使航班爆滿也只能僅僅收回成本。「佢哋做生意好似搞教會、搞慈善咁,買錯嘢、出錯飛都唔理,點會有錢賺?」
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祥國表示,甘泉的經營模式過份樂觀,加上全公司只租用四部飛機,一旦出現故障難有足夠的航機調配,公司對成本的控制也做不到預期效果,自然難逃結業的厄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