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八載前,要研究樓市的話,利用田土廳(即現時的土地註冊處)登記資料已相當足夠,雖然數據有三至四星期的時差,不過,由於訊息流通慢,市場變化不大,故已可大致準確掌握樓市走勢。隨着資訊科技發達,社會發展一日千里,市場瞬息萬變,再加上各大傳媒有專組及版面監察樓市,樓市資訊滲透各個階層,要緊貼樓市不難,但壞處就是,一個消息再加上羊群心理,已足以左右樓市發展。
羊群心理的影響,不僅見於樓市,由古至今都是社會擺脫不了的。觀乎近期市面奶粉荒、食米荒事件,市民在傳媒廣泛報道事件後,四出搜購奶粉及食米,導致市場奶粉及食米進一步缺貨,並且大幅漲價。遠一些的事件有發生於03年4月1日,還記得當日網上傳來香港即將列為疫埠的假消息,市民因此四出搶購糧食。歷史證明,很多消息不論真偽,只要越來越多人相信,就能影響大眾的決定及行動。
急升後調整屬正常
一件事情往往不只是一個看法,好像是「半杯水」的道理一樣,形容作「半滿」或「半空」也是言之成理。同樣,一個結果當然不會只是由一個原因而做成,簡單如一宗低於市價的物業交易,原因可以好多:單位內櫳欠缺保養、業主急於套現周轉,又或者是業主友情價割愛予街坊。市場近日將焦點只投放於樓市低價、甚或劈價成交,並將事件放大,令市民認定樓市氣數已差不多。
受次按風暴拖累及內地宏調加大力度影響,本港股市走勢偏軟,單日轉向、大上大落的情況已屢見不鮮,市場一片陰霾。筆者認同市場氣氛將會影響樓市短期走勢,再加上樓市在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期間,每月住宅買賣成交登記量均超過1萬宗,是「十年難逢一閏」極度旺市的「異象」,瞬間消耗大量購買力之餘,短短近半年間,中小型住宅樓價已飆升達21%,借勢調整亦屬正常,讓樓市趁機休養生息,後市可望更健康發展。
資訊泛濫影響人的判斷能力,筆者近期拜讀由畢菲特的前媳婦及好友合著的《看見價值──巴菲特一直奉行的財富與人生哲學》一書,指出世界級股神致富的要訣,就是辨清「價格」與「價值」,書中透露股神專門看準「當績優企業因為一些異常情形導致股價遭到錯估時,就是投資的大好機會」。因為「價格」會受市況波動而變化,投資時「價值」才是最重要的考慮。
回歸後,本港憑藉背靠祖國的優勢,經濟蓬勃發展,港人的財富不斷積累,最新存款總額已有6萬億元。股市波動,資金更加缺乏出路,再加上通脹加劇,百物騰貴,負利率日趨嚴重,投資有形資產更為保值,總總都是支持本港物業「價值」向好的理由。歸根究柢,影響樓市最基本的三大因素:經濟、利率及供應,每項數據均有利樓市發展,故此,中長線樓市發展依然是樂觀的。
http://hk.myblog.yahoo.com/willyliu_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