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苦況:中央閂水閘內房股大旱

行業苦況:中央閂水閘內房股大旱

再等100天,內地房地產公司勢出現劇變。此預言出自SOHO中國(410)董事長潘石屹,且帶出一場內房股淘汰賽即將上演。這場劇是由商務部聯同發改委主導,因為兩部委去年兩度發出嚴打外資炒樓「密令」,再配合外管局,不但令外資難滙入資金炒樓,連內地民企來港上市後的資金,亦只許分階段兼小規模滙入,令『一刀切』的做法,終令內地地產商面對資金斷裂的慘況。
內地針對地產商囤積土地的措施持續,令廣東地區地產龍頭亦遇到資金困難。內地報章《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於去年以「地王」姿態君臨香港的碧桂園(2007),只餘下約10億元(人民幣.下同)現金。報導未有進一步解釋資源料來源,但數字令人市場哇然。事關碧桂園上市一年多,當時集資的148億港元,資金往那裡去?大家不用擔心,資金仍留在公司。翻查其最新年報,截至07年底止集團共有約84.83億元現金及等價物。
碧桂園集資所得不能「回家」,就是要多謝兩部委。要擋住熱錢,早在2007年5月,商務部便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規範外商直接投資房地產業審批和監管的通知》,規定外商投資內地房地產項目必須通過審批,同時,未來所有由地方部門審批的外資房地產公司必須上報商務部備案。

房地產項目須通過審批

去年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頒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指出,將繼續限制外商投資於高檔賓館、別墅、寫字樓和國際會展中心的建設、經營,外商投資土地成片開發則必須與內資企業合資、合作。滙錢方面更難。
市場屢屢傳出有地產商資金週轉出現困難。就像近期因市況波動而暫延上市計劃的恒大地產,內地就傳出集團因為未能上市籌得資金,需「七折」售樓套現。多家內地地產商目前之股價,已較去年高位跌去逾50%,情況嚴峻。
內房股老闆與本港地產商已就此向本港財金官員及港交所反映,結果如何?此話題涉及國策,還是希望中央作全面考慮,一刀切也不能趕走熱錢,商務部二月份的數據顯示,實際利用外資大漲了38%,而其中有一大部份作為熱錢流入了房地產領域。
記者:陳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