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脂瘤」其實與膽、脂肪及腫瘤均無關係,可以說是一種改錯名的病症。此病症為中耳病的一種,患者會出現耳膜凹陷的病徵,嚴重時會影響聽覺以及令面部神經受損。手術為治療膽脂瘤的最有效方法。
耳膜的構造原本十分平坦,但如果患上膽指瘤,外耳道與耳膜之間表皮細胞便會出現病變,在外耳道與中耳出現局部性侵蝕,令平坦的耳膜出現下陷現象,形成一個袋狀,結果令污濁物在袋中積存,導致耳膜發炎。積聚於袋內的污濁物,包括死皮、細菌及外耳分泌物等,會令患者出現耳膜發炎及耳痛症狀,甚至影響聽覺。
由於耳道接近面及腦部,附近有很多神經線,因此當外耳道細胞受到侵蝕的範圍逐漸擴大時,就有可能影響面部神經,出現面癱情況。
症狀包括發炎及耳痛
膽脂瘤的常見症狀包括耳道出現分泌物、發炎及耳痛等,患者並不難察覺,醫生一般在身體檢查時,都會對耳部進行例行檢察,如果出現上述病徵,便很容易確診。檢查方法通常是利用耳窺鏡,伸入外耳道內,便能看到耳膜情況。當發現耳膜出現凹陷,並藏有污濁物,即時能確定患上膽脂瘤。
醫治膽脂瘤需要進行一種名為「耳後進路」的手術,醫生會在患者耳後切口,然後將耳膜的凹陷袋狀部份切除,再鋪上一層新的組織,這層組織通常是取於病者傷口附近的筋膜。病者在接受手術時要全身麻醉,手術需時約三小時,但危險性不高。手術後,病者仍要長期覆診,以防病情再度復發。不過,一般來說復發的機會甚微。
膽脂瘤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先天性主要是兒童患者,而後天患者以中年人士為主,此病迄今仍未能找出成因,故市民也難以預防。
撰文: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許由
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