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paper:雙鏡正宗

Blogpaper:雙鏡正宗

大概是慣了北望神州,身邊經常來回上海的朋友也來玩海鷗的雙鏡機。長方形的一個盒子,樣子古老,最平三百有交易了。國貨好嗎?這個我不理,因不想去試,要試就要試最正宗,係人都知海鷗模仿的是德國三十年代的老牌Rolleiflex。

攝影:楊錦文
http://appleblogpaper.blogspot.com

aboutme:
Six_Bears

喜歡舉一反三,有反建制的衝動,一度幻想自己是Mod友,付諸實行買下綿羊仔就當立下豐功偉績。實質不學無術,乜都想試,捨身潛水飛車,或至花盡銀彈飲紅酒;遇財政緊張,轉頭自閉煲經典動畫,一樣快樂過神仙。

相機的勞力士

對比德國和香港,上海和香港夠近吧?但走一轉尖沙嘴香檳大廈和旺角發現,要找一部海鷗不易,說的已是二手機。大部份型號停產當然難買?我不信這藉口,因已全部停產的Rolleiflex雙鏡機卻是成行成市。皆旺賣二手機的阿梁話:「香港人識玩,自然選擇玩元祖,Rolleiflex平至二三千,貴至一二萬都有捧場客。」


這德國出品,由1933年到七十年代尾停產,「我收藏二十多部Rolleiflex,但不是賣花讚花香,它性能依然保持水準是客觀事實,有幾多品牌的相機保存了二三十年還能用得到?」不只用來擺用來型,真正攝得出相才最吸引玩家,難怪它在二手市場交投活躍,香港人不會做不賣錢的儍事。「這也是情意結,從前三四個月人工才買到一部,是上等人的玩意,像終有一日我要戴得起Rolex。」但Rolex曾經粗豪過,舊日地盤工人也有隻,我反覺得更像女人要買LV,對某種名牌關聯到的生活方式是200%仰慕。

■每影一張相,都要人手拉一圈,感覺令人回味。

■這種雙鏡相機令我想到那些古董電話。

■這個是測光錶,手在鏡頭前揮揮,跟着要調校光圈快門對回指針。

學生練技巧

未玩過Rolleiflex之前,會覺得用來當裝飾物罷了,但原來買它的人是真正學習攝影中的一群:「不像自由行,入來一開口就說要買最貴的,總之要豪,不會用它影相。」是否到學校上堂才叫做學攝影?現在網上資訊發達,分享成了教學,一堆發燒友就喜歡講個不停。「很多醫生都對攝影有興趣,對雙鏡機有認識,專登買機練技巧。二十來歲的學生也有,是老師推介來作基本功的訓練。」用得DC多的香港人,聽到有人這樣一說,更值得可喜。

「對比日本人,香港人不算瘋狂,他們尊重攝影,更會真正去影。一旦遇到日本人在網上出價,你不會夠他來。」阿梁說最搶手是F系的機種,像2.8F和3.5F,是玩家心目中的最後一代,數字是指光圈大小。Rolleiflex不能換鏡頭,因此鏡頭保存良好是最賣錢,如前面提到的兩部,九成新可賣到一萬元左右。

■很受歡迎的七十年代的Planar3.5F,CarlZeiss鏡,價錢在$6,000-$9,000之間。

■1933年的古董機,Tessar白鏡影黑白相,光圈快門掣很細,在下鏡兩旁,價錢$2,000。

機械運作吸引

用雙鏡機的特色,自然是那腰平觀景的姿勢,由上而下看着裂鏡對焦,早被標誌成古老有格調的一種身體語言。但我倒覺得上120菲林的方式更吸引,那用紙包起的菲林附有一支膠軸,拆出來放入去,每拍一照再手捲菲林,傳統得來令人很享受全個過程。「數碼有立體感和層次感嗎?大家有目共睹,這也解答何解今日如此多人重投菲林機的懷抱。」
「基本上Rolleiflex主要用兩品牌的鏡,CarlZeiss和Schneider,熟門熟路當然知是好東西,前者影出來很Sharp像修飾過一樣,後者卻是還原度高見稱。」再望望那些曬出來後四四方方的作品,更覺有趣。對比曬相,相機不算貴,一筒100度菲林12張$16,再花$60曬一筒。小數怕長計,玩攝影從來都是燒銀紙。

■腰平觀景的動作,不只在講古電影中才能出現。

■其實加了這組配件後,135菲林也能使用。

售賣點:

中輝(93745389)
地址:旺角亞皆老街109號皆旺商場3樓302室

最新回應

阿梁:「Rolleiflex的防震比現今數碼相機好,原因在於那塊反景鏡。」

白丁:「舊嘢不是所有都可當寶,一定要有實力才為人推崇,我就是一個好例子。」

相關超連結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86269

在雙鏡機內入菲林對於新手來說不容易,這裏有好幾個型號的詳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