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樓市吹冷風,去年發展商曾揚言大增土地儲備的豪言壯語,今年已不復見,且變得審慎。市場人士指出,市場逆轉,發展商去年大手購入土儲,反而成為今年的財政負擔,預期今年小型發展商將被淘汰出局,有不少內房股要透過尋求香港上市「撲水」!
藉港上市撲水
首域投資大中華投資總監劉國傑稱,往年有地產發展商的買地與售樓比例,高見2.5比1,買地積極勇進;不過今年土儲反成為發展商的財務負擔,對其財政構成很大壓力;他仍然較看好龍頭地產股及資產負債表強健的公司,內房股首推中國海外(688)和內地A股萬科。
瑞信亞洲區(日本除外)首席經濟師陶冬亦認同,內地樓市成交量顯著下滑,而部份城市樓價已出現10至20%跌幅;越多土地儲備的房地產商,財政壓力越大,銀行不易批出借貸,他預期更多內地發展商將透過香港上市作為融資途徑,然而股票市場亦相當困難,房地產市場正進入整固,小型發展商勢將被淘汰。
銀行融資困難
俊和發展(711)董事總經理彭一庭指出,內地銀行除了不向企業貸款作購買地皮融資用途外,近期連樓房建築貸款亦見收緊,不但在貸款額度、放款期上收緊,利息亦見上升。
多家內地發展商在買地政策上變得保守。華潤置地(1109)董事總經理王印上月底表示,今年將集中於一線城市增持土儲,包括上海、北京及杭州等地。截至去年底,集團土儲達1780萬方米,當中815萬方米為去年新增,遍及全國10多個城市,並於去年進入廈門、天津、重慶和綿陽等二三線城市。
中渝置地(1224)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林孝亦表示,今年增持土儲策略將較保守。合景泰富(1813)主席孔健岷則指,今年增持土儲視乎資金充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