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花旗集團成立十周年,前主席里德(JohnReed)上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用「追悔莫及」(turnouttobeasadstory)來形容花旗銀行(Citicorp)與旅行者集團(TravelersGroup)的錯誤結合(mistake),指婚事對客戶、僱員及股東造成三輸局面。但其繼任人,即是當年與里德一起撮合兩者合併的旅行者集團行政總裁韋爾(SandyWeill)則辯稱,婚事其實是三贏而不是三輸,現時出問題,只是因為過去數年管理差劣,管理層作出了連串錯誤的決定。
紳士大耳窿聯婚
記得我早在二十世紀初已以此為教材向我的MBA課程學生預言,指這頭婚事必然沒有好結局。當年花旗銀行與旅行者合併成為「花旗集團」(Citigroup)這家金融超市,涉及資金高達1660億美元,轟動環球金融市場,但若果清楚兩者的業務性質,便不難判斷婚姻難以經得起時間考驗。
花旗銀行從事的是商業銀行業務,而旅行者則主攻保險及經紀等消費者業務,兩者的背景是「紳士」和「大耳窿」之分野,大家聯婚,美其名可以向客戶提供「同一平台買賣不同金融產品」的一條龍服務,但把不同質素的客戶放在一起,卻不易達致「水乳交融」的效果。
喻重建花旗文化
里德引狼入室,最終被處心積慮的韋爾逼走,但花旗集團亦享受了一段時間不短的蜜月期,股價在1998至2003年累積升幅達160%,這亦是韋爾振振有詞,指婚事本質沒有問題的理據所在。兩者針鋒相對,最慘的是去年離任的上任主席普林斯(CharlesPrince)被韋爾暗示其庸碌無能,變成水洗難清。
里德亦向現任行政總裁潘廸特(VikramPandit)獻策,勸喻其結束部份業務,並重建花旗文化。花旗受次按困擾,股價已由去年高峯下跌逾半,更要引入中東和新加坡資金救亡,潘廸特能否化腐朽為神奇,冠一不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