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泰米供應冇問題<br>當地下月650萬噸應市 價將回落

馬時亨:泰米供應冇問題
當地下月650萬噸應市 價將回落

【本報訊】泰國入口米價近日急升三成,正當搶米狂潮席捲全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引述泰國消息稱,當地下月將有650萬噸食米投入市場,有望令米價回穩,試圖平息搶米潮。但有米商指,米價長遠有升無跌,增加供應只能減緩升幅。消委會表示,搶購潮導致部份大牌子缺貨。記者:白琳、蔡建豪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昨與泰國駐港總領事及本港業界會面後表示,泰國每年生產1,900萬噸食米,其中900萬噸外銷,本港入口量只佔30萬噸,今年與往年供應相若,因此不會實施配額制。
馬時亨又指,泰國已派員巡查國內米倉有否囤積食米及米價急升的原因。當地暫時未有需要動用210萬噸存貨,下月更有650萬噸食米投入市場,「比平常更加多,價格應該會平穩番。佢又同我保證,香港供應絕對冇問題。」

推行兩項緊急監察措施

內地每年供應港澳的食米限額為50,000噸,但馬時亨指內地商務部已表態貫徹總理溫家寶指示,保證供應充足。他承認,自由市場下米價有升有跌,最重要是消費者有不同選擇,又強調超市的內地米零售價比泰國米便宜逾一成。工業貿易署署長黎以德表示,業界資料顯示泰國入口米價近期急升三成。
政府消息指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已推行兩項緊急監察措施,食米入口商由每月呈報入口量及價格,改為每周一次,並邀消委會調查米價。該局又曾派員到市面巡查,顯示一至三月的泰國米入口量平穩,超市的零售價格比上季上升2至10%,即1元或以下,平均每公斤6至7元,暢銷牌子每公斤約8元。
馬時亨希望市民了解入口食米數量穩定,否則搶購潮反會令供應越加緊張,促使零售價上漲。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表示,過去一周白米零售價沒有明顯上升,但部份大牌子有斷貨迹象。

搶購潮下,超市內部份大牌子泰米均見缺貨。韋志滿攝

一窩蜂搶購大牌子斷貨

本港米商李豐年預計,港元疲弱加上全球糧食漲價,泰國增加供應量只能減緩米價升幅,「𠵱家我哋仲係賣緊幾個月前訂落嘅貨,價錢仲未反映加咗嗰三成。如果遲啲供應量穩定,價錢就唔會突然升得咁快,但係都會慢慢升。」他又指,近日市民傾向一窩蜂搶購大牌子,「大牌子影響好大,每次上落都幾百包,好容易斷貨。」
本報接獲市民陳先生報料稱,他在深水埗華潤超市購物時,有超市經理向其表示,本周五白米將加價三成。華潤、百佳及惠康均向本報表示目前尚未加價,但承認有加價壓力。

米價預測 學者:囤積過量小心倒蝕

米價狂升,掀起全城搶米潮。但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指出,米價在短期急升可能是搶購潮挑起的「虛火」,並不持久,數周後可能回穩甚至下跌。若市民現時囤積足以食用數月的白米,最終可能「倒蝕」。

備數周食用已足夠

「我噚日經過惠康,都買咗一包八公斤米頂住先,大包啲冇蝕底。」上月曾建議市民儲糧抵抗通脹的雷鼎鳴估計,米價未來數周仍會上升,市民購入足夠數周食用的白米已足夠,否則只會倒蝕,「短時間內升得咁急,唔會好持久。香港人餓唔死,有好多選擇。就算俾你慳到又點,最多都係十幾廿蚊。𠵱家米價上升可能係『虛假』嘅,遲啲米價定會跌番。」
雷鼎鳴又說,由於全球農民紛紛轉型種植粟米用作燃料,加上中國內地市民生活質素提升而增加肉食需求,可用作飼料的榖物首當其衝,全球價格有升無跌。因此白米價格長遠而言必定上揚,「米價長遠增幅,可能跑贏利息,如果你屋企有米倉,儲到一年嘅米又唔變壞,買米好過將啲錢擺落紅簿仔。如果你冇地方又要擺十幾包米,畀老鼠食咩?」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