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應再增加政治特權分子 - 盧峯

蘋論:不應再增加政治特權分子 - 盧峯

正當台灣民眾以熱情及決心實行第二次政黨輪替,正當台灣民眾以高投票率作為另一次漂亮的民主示範時,香港特區政府負責研究二○一二年政制改革的策略發展委員會卻仍在研究增加傳統的功能團體議席,卻仍在研究把功能團體這樣的政治特權進一步擴大及鞏固。這不但令香港的政制發展跟台灣相距越來越遠,也不符合立法會循序漸進邁向全面普選的目標。
在人大常委會決定否決二○一二年雙普選,否定二○一二年立法會全面直選後,社會各方面當然要另覓出路,另找可行的方法讓政制不再原地踏步,讓政制向前發展。適當增加立法會整體議席數目不失為一個擴闊參與、引入更多政治新血的可行辦法。但是,任何增加議席的安排都必須符合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要有利於立法會邁向全面普選這個目標。
只可惜,特區政府建議的安排特別是增加傳統功能界別如僱主界、中醫中藥界、中小企業界卻與全面普選的目標背道而馳,卻只會令立法會全面直選變得更困難、更遙遙無期。
誰都知道,傳統功能團體一直是立法會全面直選的絆腳石。這些功能組別大多由少數人控制,有些議席長期由個別人或少數幾個人壟斷,參與投票的人數更是少得可憐。可以說,很多功能組別議席就像世襲職位那樣唾手可得,不用擔心挑戰,不用擔心競爭。如何削減這些功能組別、如何游說擁有議席的團體放棄政治特權已成了政改的大難題。若果在二○一二年再增加五個至十個傳統功能組別議席,便等於增加更多特權分子,便等於令削減功能組別的工作更困難,便等於增加抗拒全面普選的力量。這怎麼符合循序漸進令立法會議席變為全部普選的目標呢?
此外,再增加傳統功能組別會向有志參政的人、會向社會發出錯誤的訊息,以為功能組別議席可以長期保存,以為功能組別仍然是可行的參政途徑;結果,將有更多政團及參政者對參與直選左顧右盼,並拖慢政改的步伐。這對落實立法會議席全部直選的目標是不利的。
由於人大決定規限二○一二年直選與功能組別議席各佔一半的比例不能改變,增加立法會議席總數意味必須同時增加直選與功能組別議席。可是,增加功能組別議席並不等於增加傳統的功能團體,並不等於增加特權分子。相反,特區政府及策發會可以引入有廣泛代表性及參與的新功能組別,並同時改變現有功能組別的組成方法及選舉方式,讓更多人可以參與。譬如新增的五個功能組別議席有部份可由區議會民選議員互選產生。這樣不但可以增加新功能組別議員的代表性,更可以避免議席成為少數人或某些行業的禁臠。
至於現存的功能組別,特區政府及策發會應進行大幅度的改革,包括把多個性質的組別如工商界的幾個議席合併成一個大組,並取消公司票的做法,令這些功能團體不再只局限代表某個商會,不再由個別商會的高層壟斷,進而提升選舉的競爭性。更理想的做法是把投票權開放予所有功能組別的參與者,商會的議席開放讓所有商會會員投票,工會則讓工會會員而不是代表投票。若果功能組別能朝這個方向發展,那它們的代表性便可以提高,那它們便不會成為少數分子阻撓全面普選的工具。
我們希望特區政府及策發會成員緊記,功能組別只是過渡的產物,越早開始改革,越早取消越好!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