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西藏事件和奧運臨近波及,廣州繼早前宣佈停止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後,突然提高本月15日第103屆廣交會的保安級別。廣交會組委會以保證大會安全為由,要求凡是進入館內的工作人員和參展商等,必須出示公安機關開出的無犯罪紀錄證明(俗稱良民證),否則不予辦證,但參展的港商和外商則不受限制。新措施被轟「政治審查」之餘,有參展的港商更因此要重新安排人手和增加開支,批評政策擾民!
「港商和香港職員,以及外國商人都不用提交無犯罪紀錄證明,但國外公司的內地員工仍需要證明。」廣交會辦證中心職員昨接受本報查詢時承認,自本月2日向內地參展商發出通知後,中心熱線電話幾被打爆。許多內地參展商稱政策來得太突然,加上清明假期,擔心來不及辦證,影響參展工作。
據報,國家商務部4月1日緊急召集廣交會組委會負責人進京開會,次日就向內地各展商發佈了有關通知。新措施出台的原因,據悉「是鑑於西藏事件,而且奧運會日漸臨近,綜合多種因素考慮,大會才提出此要求,一切以安全為重。」
需回鄉辦證難趕及參展
「這措施明顯矯枉過正!」香港中小型企業國際投資交流協進會會長趙志雄批評新措施「多此一舉」,並質疑「無犯罪紀錄是否代表進場就不會搞事呢?」他建議當局只要加強對進場人士檢查就可以。
而將出席交易會的港商光榮電業東主郭燦耀認為,新措施出台太突然了,由於時間緊迫,會造成擾民和不方便,並擔心會因此影響生意。他原定計劃派出內地八至十名員工出席,現在要他們辦理良民證,他最關心的是辦證時間和有關費用。有從事電器生產,多年參展的港商崔先生則稱,新措施下他將臨時安排香港的20多名員工到廣州,代替大陸員工,「但最慘嘅係,香港嘅人冇大陸(嘅人)咁熟!」
而有千多家企業報名參展的深圳交易團一名負責人,則把申辦良民證形容是對參展個人的「政(治)審(查)」。他透露,到前日仍沒有一個參展商的「政審」出來,但他也顯得無奈,「這是國家政策,商務部出的文件,我們只負責落實。」而深圳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部經理徐先生也認同新措施形同「政治審查,有歧視之嫌。」
徐稱,他的戶口一直還在老家陝西省榆林市,按要求他必須回到戶籍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才能申辦良民證,但除去清明節各單位放假的三天,即使用快遞郵寄過來最快也要約一個星期才能辦好。由於本周四(10日)為截止日期,徐稱根本來不及辦證。
指良民證無助會場保安
據稱,內地一般只有辦理出國、留學、入職、提拔幹部等情況下,才要求到公安機關申辦良民證,對於商業活動上要求開此證明,連公安人員也覺得不可理解。而廣東鵬證律師事務所鄭德剛律師對有關措施亦感到驚訝。他認為「此規定沒有必要,從法律上說也沒有法律依據。」「如果真有人預謀炸廣交會的話,就憑這個證就能防止嗎?笑話!」「大家都不去不就好了!讓廣交會辦個空交會!」廣交會新規定也引起內地網民爭議,有網民質疑,「為甚麼對進入廣交會的中國公民要無罪證明,而外國人就不需要?這公平嗎?」
廣東《南方都市報》/本報記者
各界對廣交會新措施反應
港商:矯枉過正!政策倉卒
網民:簡直是侮辱人格,我寧這次不來也不會去辦個證明
內地律師:沒有法律依據
內地參展商:要回戶籍所在地辦證,趕不及參展
深圳交易團負責人:商務部出的文件,我們只負責落實
資料來源:廣東《南方都市報》/本報記者
話你知:創辦半世紀 去年成交額2837億
廣交會全名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多年來在廣州舉行,又名廣交會。創辦於1957年春季的廣交會,迄今已有51年歷史。
分春秋兩期舉辦
它過去為一年一度舉行,但由於賓客和參展商集中在同一時間現身,對當地的交通、住宿等帶來極大的負荷,近年遂改為每年春秋兩季舉辦,被譽為是中國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
春交會在每年的4月15至30日分兩期舉行;秋交會則在每年10月15至30日分兩期舉辦。今年春交會,亦即第103屆廣交會,將於4月15至20日、25至30日分兩期在廣州琶洲展館和流花路展館同時舉辦。每次交易會期間,廣州酒店多爆滿,價錢也比平日昂貴。今年春交會和秋交會酒店行業指導價維0持去年的價格水平不變,標準房二星到五星的指導價格從505元到1,990元不等。
參加廣交會的採購商最多一屆在101屆曾突破20萬人,而去年102屆出口成交額達2,837億港元,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