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巿迅速調整,地產代理的宣傳策略立即改變,由早前力吹全年三成升幅的言論,轉為大唱調整力度加大,有利樓巿發展等美言。事實上,有實力的買家仍然存在,但肯追價的已絕無僅有,故代理想以利淡消息,驅使業主減價,以增加促成交易的機會。
代理界的樓評人,其主要目的是要為公司及業界營造有利的銷售氣氛,以增加交易量,至於日後有關買家能否賺錢,並非他們的責任所在。遇上升巿,他們便不斷以空置率減低、經濟持續向好、樓宇落成量大減等因素,將供求不平衡的現象合理化及理性化。早前不少言論認為北京奧運前,將有一次較明顯升巿,但事實上這次升巿似乎無疾而終,代理有見及此,立即轉作發放負面消息,希望業主就範,因此,代理統一言論後,立即有組織去鋤價,以求盡快結束業主與買家間的拉鋸局面。
買錯樓隨時破產
樓巿長線而言,仍以上升為主調,但其間的波幅可以很大,故入巿時機很重要,事實上,買錯樓比入錯股後果更嚴重,買錯股可以分段減持,買錯樓可以隨時破產。基本上,買樓是一種投資行為,流動資金過剩時,樓價又怎可不升,這點跟落成量低,看不出有很直接的關係。至於負利率導致樓價上升等誘因,亦只是代理召開記招的慣用議題。但今日形勢有變,再唱好已沒有巿場,因此「升幅過快,樓巿需作鞏固」等言論理由,瞬即又成為他們唱淡的理由。
代理的一致行動、對樓巿的言論立場,有莫大影響力,這點各大小代理行,早有充份的默契,但現時潛在買家不肯追價,故鋤業主價順理成章,因為不論公司大小,無成交就最致命,因此波幅巿就最好,有升有跌,有人看好有人看淡,那麼自然有成交,反之,全面看好,購買力很快消耗完;全面看淡,越跌越無人買,這兩種情況對代理都不是最好。
代理界噩夢開始
今年一月份,代理行的佣金收入勁好,二月已下跌,三月份進一步減少,四月份如何,大家都心知不妙,如果這個調整巿正如巿場所料一樣,會長達半年,那麼代理界的噩夢,可能才剛剛開始。
對於尚未出貨的短線投資者而言,恐怕現時已不是最佳的出貨時機,至於另一次升浪,可能要等到第四季才出現,因此倘對樓巿信心不強,可能被迫要在這段時間內以較低價將單位放售。不過,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這次調整算是意料中事,事關去年以來累積的升幅,實在過急過快,因此如不稍作調整,樓巿是沒有可能再展另一次升浪。無論是短炒或長線持有,港人的物業投資佔其資產總值比例甚大,故倘能掌握其循環周期,訂定適合自己的出巿策略,這將對資產增值裨益甚大。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