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懂得比你們多,但我想我嘗試和錯得比你們多,所以今天才會在這裏和你們分享創作經驗。」
近四、五年,久不久就到各大學、機構當講師,扮代表談談創作或廣告,差不多每次我都會誠心誠意說上述這話。(早陣子聽見這句對白差不多一模一樣的從另一創作高手口中講出,心中有種他鄉遇故知夾雜臭味相投的奇妙。)試想正常人一星期平均工作約45小時,十多年廣告生涯,我平均一星期賣血+典當青春130小時,三倍呀主耶穌基督!!工作10年,就等如人家30年了,期間不停做不停想你說試過幾多錯過幾多「領過幾多嘢?!」幾多路自尋短見、白行一趟、不枉此行、幾多路捷足先登,走過太多,錯過不少。
原來創作人談創作來來去去都是這三幅被,很沒創意(哈)。
創作→變→嘗試→錯/失敗/成功→掂。
由創作到掂,中間的「變」、「嘗試」和「錯/失敗」,要經歷不知幾多七七四十九劫難,才煉出一次「成功」。
很多人都知要變,但真的肯變的少,眼闊肚窄的多。更多人說「變」,老鼠拉龜入手無從,"changethegame",how?現介紹三大基本變法。
1.逃(Escape),試試逃出問題、逃出不滿、逃出必需,自然就有改變。
逃是從現狀中改善或拿走一些東西。這包括了"problemsolving",卻比解決問題更全面,因為「逃」要求即使在沒問題底下也創作。窮則變,可能已經太遲。「逃」也是查找不足、列出種種不滿,有時甚至自己製造問題。譬如,「貨幣」的發明解決以物易物的問題:你放兩隻牛三隻豬入手袋,他腰纏四包米在褲頭預備購物,太不方便。創造貨幣就逃出、改善了以物易物的問題,創出一個全新的交易系統。那以前的「水煲」本身有沒問題?沒有,它負責煲到水滾沖茶靚已經功德圓滿任務完成,但中國有個水煲廠廠長,就在水煲身上找不足挑骨頭,不滿意它水滾之後不懂得通知人「我滾了」,正所謂「早響吖」,結果這傢伙發明了連哨子水煲,當水滾時曉「吹雞」叫人。要創作除了拿走問題、拿走不足,還可以拿走必需的大小東西,一樣可造成變化,激發新思維。例如開餐廳拿走廚師,便變出了火鍋店;拿走侍應、枱櫈、舖面,就是純送餐服務了,餘此類推。你想變什麼,就試試「逃它一逃」,很好玩的。
2.反轉(Reverse),試試把東變西上變下,總之反過來作逆思考,就帶來變。
因循舊路求不到變,何不把A到B改為B去A、黑變白。舉個例,創出跳高新方法的傻佬Fosbury,人家「俯臥式」,他就「背越式」,技驚四座又破世界紀錄;又例如製作煮食電視節目,從來找懂得煮的高手廚師來示範,他/她樣子不一定需要令人開胃;但反過來想,找一些不懂煮食雞手鴨腳的來煮又如何?但專請樣子令人開胃的美女?就有了突破,就是紅極一時的《美女廚房》(樂趣和看美女泥漿摔角差不多)。還有,做網站,當人人說ContentisKing,就做個不做content的網,那就可以引發user-generatedcontents的點子了。包拗頸,可以是有建設性的。
3.發大夢(WishfulThinking),試試大想頭,發春秋大夢,任你天馬行空任飛。
這個本人至愛最無敵,也最易明。發大夢即認為何事不可能。資本主義回歸社會主義點算點玩?一國兩制啦!鄧伯伯其實很creative。Sony老細盛田昭夫問:點解打網球時不可以聽音樂?就為這世界帶來了Walkman,否則也不會有今日的iPod。SteveJobs的其中一個口頭禪是"Wouldn'titbegreat?",就是大想頭。紙咁薄又輕的電腦得唔得?得,MacBookAir啦。所以,得閒發發夢,人都冇咁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