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幫閒

客座隨筆:幫閒

半個多月前,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因為所屬教會牧師賴特的惹火言論;在佈道會上大談種族問題,幫了他一個倒忙,令他民望大跌,至今仍陷入苦鬥之中。
你最親密的朋友,本意挺你,一開腔卻變成了害你,有這樣的朋友,不必再有什麼敵人──這情形不少人遇見過,請問你會怎樣去處理?當做沒聽到?不理不睬,靜待事件平息,或者趕快劃清界線,立下止損點,痛罵他一頓,叫他公開道歉,去講明白?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方法嗎﹖
奧巴馬選擇攤開來說;公開回應最敏感的一般美國總統競選人不敢去碰的種族問題,也明白表示,不會拋棄這個朋友;朋友雖然不完美,但他不會因為他製造了的麻煩而鄙視他,更不會一刀斬斷彼此的情誼,奧巴馬這做法十分符合東方人的人情味,也許其中也經過計算,也比較過利害得失,但不失為一種光明磊落,有勇氣的表現,值得加分,尤其在一片叫他另選教會另換牧師聲中,他這樣做,夠晒義氣。
馬英九競選期間也發生了四個笨蛋跑去對方陣營踢館,大幫倒忙的突兀舉動,幸虧戰果不受影響,否則會鬧出人命來──只因其中有一人事後痛責自己,表示若馬因此落選,他會自殺以謝國人。
通常,在一旁說三道四的朋友最容易惹禍,有時是搞不清楚情況,有時是衰多口,愛曝光、慌死人不知他與主角的交情,不知他的份量,興奮過頭,亂了分寸,一開腔的威力比一顆子彈還大,一言既出,多少補鑊的功夫也白費,他卻照樣胡亂點火苗,胡亂煽風點火,不知所止,這樣的人,若不幸事敗,各奔前程也倒罷了。在成事後,能叫人放心留在身邊?讓他繼續吹風?那就要看上了台的人,是否有這樣的決斷力了,寧可落得被人說得天下殺功臣;還是心甘情願擺一顆定時炸彈在自己的陣營裏﹖好難取捨啊。
政治不是每個人都玩得起的,也並不一定明星級的政治人物一定把政治玩得漂亮,這世界,在台面上的領袖人物,能叫人喝采的不多,反倒是旁邊瞎起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幫閒角色;卻是愈來愈出位,愈來愈有看頭。往往叫人分不清誰是主角,誰是幫閒角色。

蔣芸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