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投資(二)看年報認識上市公司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投資(二)看年報認識上市公司 - 李兆波

看年報不是會計師及分析員的專利,管理層花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去製作年報,無非是想向投資者交代去年的業績表現及未來展望,吸引更多投資者,為將來擴展融資時打下好的基礎。同時也是法規上的要求。如果投資者或是有興趣投資的人士收不到年報,你可以向你的股票經紀或是有關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係科聯絡。

透視上市公司詳情

以去年賺取利潤高達182億元的恒生銀行為例,它的年報除了人所共知的財務報表外,也包括5年財務摘要,年內發生的重要事項、董事長報告、行政總裁報告、企業責任及企業管治、管理層討論、董事與高層人士簡介、董事會報告書、獨立核數師報告等重要資料。
其實年報的內容有多方面要求,包括交易所的證券上市規則、公司條例、會計準則,上市的銀行更要符合金融管理局頒佈的《認可機構財務披露的最佳執行指引》,因此年報的內容要面面俱圓。
可以想像一下,你投資於一間公司,作為股東,你想知道那公司的營運狀況、管理層的報告、財務表現等,當公司的規模漸大時,小本經營的口頭滙報方式未必有效。年報正是以正式的文件去交代投資的表現,令投資者知悉情況,從而作出投資決定。

學習各行業商業模式

不同的行業又有不同的披露(即內容)要求,航空業要更詳盡地披露各航線的表現及燃料成本;發電行業要交代發電的效率及電費水平;零售業要報告分銷網絡及客戶服務的資料;酒店業要列出入住率、房間價格,及成本等因素;而物業發展業則會描述土地儲備及估值。在閱讀年報時其實也可以學習不同行業的商業模式。
不少投資者不知道可以收取年報,又或是收取了年報卻沒有把年報閱讀,更有可能賣給收買廢紙的人,浪費了不少專業人士花了大量金錢及時間的成果。如果一家公司的年報令你很不滿意,我想你也不應該考慮投資於該公司。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及法律系講師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