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流行一個名詞,叫「玻璃天花板」,意指社會中有着無形的阻力,令人上進到某個階段,就再難突破。這種假設未必放諸四海而皆準,但在球壇卻有迹可尋。在個人層面,衝破這天花板的大不乏人;但若以球隊為單位,要由中型班晉身班霸,卻談何容易。
本人早已說過,班霸是上天的寵兒。分析了他們背後的成因與條件,並不代表就可取其位而代之;試圖這樣做,付出的代價可能很慘痛。中型班或許只有剎那光輝,贏得一些零星的錦標,但最好還是自量一點,也快樂一些。
領導階層把球隊定位在中型班,其實大有好處,起碼在面對勁旅時,勝既可喜,敗亦不餒。上周貝廸斯對巴塞隆拿的反敗為勝,就是最佳例子。
賽事前後,從主場的失而復得,觀眾的由無變有,上半場表現毫不拼搏,乃至落後兩球之多時,貝廸斯仿似佈下「天仙局」,令巴塞陷入迷陣。豈料當巴塞放鬆警惕、列卡特收起主力後,貝廸斯就變陣狂攻,令對手遭遇滑鐵盧。
貝廸斯可能從來沒有染指冠軍的野心。保留在頂級聯賽中角逐的地位,是中型班的第一要務,但這只會令他們比明刀明槍的錦標挑戰者更難防範。當然,要以小勝大,除了巧妙的戰術佈局,組軍的構思也必須精準,否則變無可變。
中型班取分的金科玉律,是穩守突擊。能成功穩守然後反彈上揚的球隊,以拉科魯尼亞最明顯。轉踢由5名球員組成的防線後,拉科成績穩步提升,逐漸擺脫降班威脅。此外,艾美利亞亦以本季最長不失球紀錄,攀上聯賽榜中游,不必做升降機。
突擊方面,能否確保中前場球員具備質素,不受傷病困擾,就要考考眼光與運氣。中型班資源有限,進攻球員來自3個基本來源:引入有經驗的老將或過氣球星、從外地挑選價廉物美肯拼搏的新秀、或從大會借用他們的青訓產品。當然,自家製的青訓球員若具高質,更屬難能可貴。
文:潘源良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