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有湯漢斯、茱莉亞羅拔斯、菲臘西摩荷夫曼等大牌明星壓陣,《韋氏風雲》(CharlieWilson'sWar)這齣以政治內幕、以阿富汗戰爭為主題的電影大概不容易上畫,更不要說可以有超過一個星期的放映期。以電影來說,《韋氏風雲》雖然有不少笑位,但整體不算緊湊;茱莉亞羅拔斯更是老態畢呈,美艷不再,令人惋惜。
不過,有一個人也許該好好看看《韋氏風雲》這齣電影。那就是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奧巴馬。為甚麼奧巴馬該好好看看《韋氏風雲》呢?因為奧巴馬不管在他寫的書或進行競選時都不斷強調要超越黨派,超越特殊利益,成為全民總統,代表全民利益。
但正如《韋氏風雲》這齣電影清楚顯示,美國政治本質是利益交換的遊戲,是特殊利益相互交換妥協的遊戲,並沒有所謂全民利益這回事。湯漢斯飾演的CharlieWilson之所以能隻手撥出巨款壯大阿富汗游擊隊,進而打敗蘇聯紅軍,靠的不是甚麼全民利益、國家利益;而是他常常「賣票」、賣人情給其他議員,包括眾議院議長、撥款委員會主席、志切爭取農業補貼的議員等。於是到他要辦事、要爭取撥款時,他便可以像收割那樣逐一收回人家欠他的人情,成功令阿富汗游擊隊的資助從區區五百萬增至十億。這可是比空講超黨派利益、全民利益有效得多。奧巴馬若果真的當選總統及幹一番事業,他便要懂得利益交換的遊戲而不是天真的以為可以超越黨派式特殊利益。
電影另一個值得奧巴馬注意的要點是:滿懷理想干預別國容易,做好善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美國撥十億元讓阿富汗游擊隊擁有刺針導彈對付蘇聯紅軍幾乎眼也不眨;但在蘇軍撤出後,議員連增撥一百萬重建學校也不願意;結果阿富汗變成塔利班與阿蓋德的樂園。奧巴馬若果能細味當中得失,他至少可以避免重犯喬治布殊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