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億萬年前的恐龍化石將「落戶」香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打算贈送一具有逾億年歷史的「許氏祿豐龍」化石予港府,預料下周二該省官員訪港時公佈細節。 記者:黃偉駿
內地傳媒昨日報道,今次打算贈予港府的恐龍化石,屬中國最早出土的恐龍化石「許氏祿豐龍」,全國至今僅發掘出10餘具。楚雄州委宣傳部部長楊正權指,恐龍化石重約四噸,加上體形較大,運送來港有一定困難,現時仍在研究具體方法,但相信會在楚雄今年慶祝當地發掘出第一具恐龍化石70周年紀念時,正式送運。
下周二訪港招商
雲南省省長秦光榮下周二會率團訪港招商,隨團的楚雄州政府代表屆時會率先將該具恐龍化石的圖片贈予港府。
雲南楚雄祿豐縣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自1938年至今先後發掘出130多具各類型恐龍化石,包括三叠紀、侏羅紀及白堊紀三個時代的草食性、肉食性恐龍,而草食性的許氏祿豐龍,正是生活在一億多年前侏羅紀時代。
康文署表示,現時仍然跟祿豐一間恐龍博物館處於洽商階段,稍後公佈詳情,但拒絕透露是哪一方最先接觸對方。
擺科學館較適合
有負責博物館管理的人士認為,康文署轄下可以長期擺放許氏祿豐龍的場館不多,以面積論只有香港歷史博物館與科學館較為合適,但由於香港歷史博物館主要介紹本地歷史發展,擺放在雲南出土的恐龍化石未必合適,「相信擺科學館係最妥當。」
有業內人士指,一般博物館的室內溫度維持在攝氏20度至25度之間,濕度約百分之五十,對於保存恐龍化石已綽綽有餘,「唔需要另外用玻璃箱封存化石。」但保安需否加強則留待政府研究。本港近年興起恐龍熱,科學館去年舉辦「中國恐龍與古生物展」。
許氏祿豐龍化石小檔案
出土地點: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
出土年份:1941年,屬中國最早發現的恐龍化石之一
出土數量:現時只發掘出10餘具
今次來港:祿豐龍化石約四噸重,估計高逾6米
祿豐龍簡介:屬原蜥腳類恐龍,草食性,後肢較前肢長,擁有銳利指爪及牙齒,於一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時期,在中國南方生活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你的意見?
●恐龍化石擺在香港何處最適合?
●香港最缺乏那一種歷史文化設施?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