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外滙基金料見紅<br>任志剛:歷來虧蝕最多亦唔奇

首季外滙基金料見紅
任志剛:歷來虧蝕最多亦唔奇

【本報訊】今年以來股市波詭雲譎,前景未明,外滙基金首季投資表現亦失利。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日表示,去年外滙基金投資收益雖創新高,但今年是困難的一年,全球金融環境複雜,估計今年首季外滙基金將錄得虧蝕,甚至是歷來虧蝕最多「亦唔出奇」。 記者:劉美儀

任總昨日接受商台《政經星期六》訪問時表示,今年首季股票市場表現不太好,債券市場亦存在很多困難,當中包括次按債券的問題,但他重申,外滙基金並無持有任何次按債券。

滙率政策壓通脹成效低

去年外滙基金受惠於股債齊升,投資收益錄得1422億元的歷史新高,累計盈餘亦增加1093億元至6170億元的新高紀錄。期內政府財政儲備以收費形式,全年計從外滙基金獲取276億元回報,高於06至07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釐定的260億元。最新一份預算案則預測,08至09年度財政儲備從外滙基金所獲收入,達424.06億元。
不過,金管局較早前公佈外滙基金資產負債表今年首兩個月的摘要中,投資收入出現虧損其實已露端倪,反映外滙基金投資升跌的累計盈餘,今年首兩個月均較去年底顯著下降,截至1月及2月底,累計盈餘分別降至5851.21億元及5916.13億元,若與去年底6170億相比,今年首兩個月已分別跌318.79億元及253.87億元,即意味外滙基金投資收入較07年底出現虧損,但具體數字仍待該局公佈。
由於有關累計盈餘數字,已扣除外滙基金按月繳交庫房的固定收費,故投資收入實際虧損,應較所公佈的累計盈餘跌幅為小。
美元滙價近期跌至新低,任志剛同意,美國經濟欠佳,令美元滙率出現短線的周期性積弱,無疑對本港通脹構成壓力,但他重申,不應因為周期性因素而改變聯滙制度,指利用滙率政策控制通脹的成效亦不高,而港元與美元掛鈎多年來行之有效,對本港利多於弊,若改變奉行了25年的聯滙制度,將帶來更大風險,令過去本港一直致力建構的穩定貨幣環境前功盡廢。

信貸危機仍未見底

美國次按危機演變至今,已成為信貸危機,銀行為規避風險及減低槓桿效應,遂減少借貸,收緊銀根,他認為,信貸危機仍未見底,美國經濟有可能步入衰退,難免對本港及內地經濟產生影響,故提醒市民要有心理準備。
對於候任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認為,要等到人民幣自由兌換才適合推行港股直通車,任志剛表示,港股直通車是疏導內地資金眾多建議的其中之一,他當然希望可以盡快推出。他又指內地需要有效管理資金外流,而有秩序讓內地資金流出,可有助推動人民幣自由兌換。

外滙基金投資收入(億港元)

香港股票收益
2007全年*:558
2007第4季:57 2007第3季:350
2007第2季:149 2007第1季:2

其他股票收益/(虧損)^
2007全年*:67
2007第4季:(44) 2007第3季:(10)
2007第2季:99 2007第1季:22

外滙收益/(虧損)
2007全年*:187
2007第4季:82 2007第3季:30
2007第2季:15 2007第1季:60

來自債券的回報#
2007全年*:610
2007第4季:239 2007第3季:248
2007第2季:0 2007第1季:123

投資收入
2007全年*:1422
2007第4季:334 2007第3季:618
2007第2季:263 2007第1季:207

*未經審計數字
^包括股息 #包括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