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F4開始,S.H.E、183Club、5566、星光幫、飛輪海、棒棒堂、黑澀會美眉……一大堆台灣組合名字,連帶綜藝節目、偶像劇集有如洗腦般,在娛樂版、討論區反覆出現。只要你行出街,會發現很多台灣電視劇影碟、雜誌發售,男仔個個棒棒堂模樣,就知這股台風非同小可。
記者:劉明慧
攝影:王文忠
鳴謝:DevilLairCo(31881951)
H.G.T(27807208)
Model:Jancy、Michael、Even@stagemodels
電視節目多元化
台灣文化襲港,兩棲於港台兩地的文化人劉莉莉認為,跟兩地電視文化不無關係。「自從台灣電視解放了經營權,發展到現在有百多條不同頻道,你說得出的電視台都有,如CNN、NHK等國際電視台,還有原住民台、客家話台等等,可針對不同觀眾而製作不同類型節目,單單一晚就可以有數百個節目。但香港只有4個免費頻道,可以提供的節目有限,又怕得罪普遍收視群,節目劇集都較保守無變化。好似星光幫的楊宗緯,唔賣樣賣唱功都得;相反香港的欣宜,有好聲線但就被譏笑肥胖而不受歡迎,這明顯看到兩地文化差異。」
藝人真情流露
現在的台灣電視異常開放,清談節目內容可以很露骨,好像陶子說話可以很直接,問題簡潔有力,有辦法令藝人說出真心話。就連遊戲節目中的遊戲尺度和主持人說話亦很大膽,相比香港就保守得多了。「棒棒堂、黑澀會美眉等這些原只是很普通的年輕人,因為有發揮機會,加上流露出可愛、真情一面,自然更易接受啦。」電視節目劇集收得,連帶藝人爆紅,關於台灣偶像、文化的雜誌書刊自然多香港後生仔追捧啦。
劉莉莉
香港人,全職漫畫、插畫、平面設計師及視覺藝術創作人。
本地台迷勁捧
節目劇集 好笑又浪漫
Mac,20歲,學生
至愛:《女人我最大》
「最初係睇台灣綜藝節目如吳宗憲的《我猜》、《周末八點檔》等,內容很好笑,之後就睇大小S的《大小愛吃》、《娛樂百份百》,還有扮靚節目《女人我最大》,這些節目的內容比香港多元化。後來跟朋友追睇台灣偶像劇,好多都由漫畫改編,劇情浪漫,節奏快,好過香港劇太生活化,演員來來去去都係嗰班人睇到悶。」
明星 多帥哥氣質美女
Monkey,20歲,學生
至愛:吳尊
「台灣偶像劇入面有好多靚仔靚女,佢哋演員唔止做戲得,唱歌跳舞一樣得,要搞笑可以好好笑,要靚可以好靚,唔似香港藝人扮cool扮有型。我就因為睇完《花樣少年少女》而鍾意吳尊,覺得佢個樣好標致,說話好大方,仲有鄭元暢、小豬,Ella、林依晨等我都好鍾意。我啲男同學好多都鍾意台灣明星,勁煲台劇,連髮型衣着都會抄足。」
雜誌 內容超啱feel
Joey,19歲,學生
至愛:《女人我最大》
「我以前一直看日本時裝雜誌,因為有好多街頭示範,又教你衣服配搭;香港雜誌就有太多好貴的名牌,根本唔係casualwear。最近轉睇台灣雜誌,因為始終是中文字,親切啱feel好多,想睇化妝有《愛女生》,內容又有台灣明星示範着衫風格;最近《女人我最大》這個節目,跟網上版示範結合一齊出書,內容好豐富,最重要是寫中文,易學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