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廣東土地日趨短缺的問題,廣東省將大規模填海造地,共達146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5.5個澳門,填海地區主要集中在珠海、汕頭、深圳等地。當局同時確定珠江口為港口和臨港工業區,要大力發展能源、鋼鐵、造船等重型臨海工業。
廣東日前公佈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發實施的《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簡稱《區劃》)。《區劃》為「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的重大項目。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珠江前日在新聞發佈會上稱,未來10年廣東建設用地的缺口達165萬畝,故需填海緩解土地緊張。
24個填海區 共146平方公里
新獲批的《區劃》劃定了146平方公里共24個填海地區,支持沿海地區的重大項目,重點填海地區有10個。李珠江透露,未來填海將以建人工島式和突堤式圍填海為主,而非以往簡單地將灘塗填平。
珠三角中的珠海填海地區最多,汕頭也較多,「粵東的汕頭建設東部經濟帶圍海造地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據悉,汕頭填海面積相當於重造一個汕頭。
《區劃》亦將獅子洋到伶仃洋海域劃為廣東省重點海域,該海域包含了廣州、東莞、中山的全部海域和深圳西部海域。《區劃》指出,該海域的主要功能為港口、臨港工業,今後必須大力發展石油化工、能源、鋼鐵、造船等重型臨港工業。此外,《區劃》也強調海洋資源環境的有效保護,按國家分類設定人工魚礁區、排污區、傾倒區、海洋保護區等功能區類型用於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廣州日報》/廣東《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