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內部研究首次曝光<br>港元跌1% 通脹升0.2%

金管局內部研究首次曝光
港元跌1% 通脹升0.2%

【本報訊】本港通脹持續升溫,令運作逾廿載的聯繫滙率制度亦面臨更多批評,不過,有份參與制訂聯滙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在每周專欄《觀點》為聯滙護航,又首次披露內部對滙率影響通脹的量化研究,指港元滙率每轉弱1%,短期至中期而言,將導致本地物價上漲介乎0.1至0.2%。 記者:劉美儀 李培瑛

任總指出,在與美元掛鈎機制下,若美元兌港元以外所有貨幣貶值10%,本地短期至中期的物價將升0.82至1.61%。

單位勞動成本最關鍵

相對其他外向程度較低的經濟體系,滙價疲弱對本地通脹造成的影響或許較大,但他引述金管局研究顯示,影響香港通脹更重要的因素,是單位勞動成本,而非受滙率及進口市場通脹所影響的進口價格,換言之,本地因素才是影響通脹的關鍵。
人民幣滙率不斷飆升,昨收報7.0158,升26點子。本港聯滙最強一方則死守7.75,市場已開始出現通脹引致聯滙受壓,以至脫鈎可能的揣測。雷曼兄弟駐新加坡貨幣策略師CraigChan昨表示,港元在未來12個月內有10%的機會與美元脫鈎,主因在通脹加劇情況下,脫鈎壓力不斷上升。

通脹加劇脫鈎壓力增

金管局發言人重申,本港聯滙制度多年來行之有效,無意更改。滙豐銀行亞太區主席鄭海泉亦稱,聯滙機制運作已久,協助本港度過多次金融難關,故支持維持聯滙。他又強調,任何滙率機制均有好處及代價,在通脹加劇情況下,利率及滙率相對欠缺彈性,港元跟隨美元掛鈎,確實為商界提供穩定的滙率環境。至於政策上是否須作出改變,他認為應由金管局決定。
金管局研究顯示,去年估計因滙率下跌引起的通脹為0.6個百分點,即相當於全年基本通脹約20%;在02至07年期間,港元名義有效滙率下跌16%,期內每年通脹率中,平均約0.4個百分點是由滙率因素引起。相對於外向程度較低的地區如美國,中期而言,滙率對當地通脹的傳導作用僅為0.01%,對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成員國,通脹影響平均為0.17%。
不過任志剛指出,本港經濟自03年復蘇以來持續強勁,失業率降至近10年新低,以致單位勞動成本過去一年掉頭回升,他相信這才是近月本地通脹上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