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音樂玫瑰花

客座隨筆:音樂玫瑰花

一年一度的香港校際音樂節閉幕了,雖然發生因小學停課,令部分小學組別被迫取消,但總體上比賽氣氛仍十分熱烈。
當年今日,我還是學生時,音樂節比賽可沒現在激烈。尤其相對於鋼琴、提琴這些傳統組別,管樂那年代不算普及,參賽人數自然不多,要不同一位老師門下的師兄弟妹,要不同校同學,換句話說幾乎都是互相認識的。
在那種氣氛下比賽很有趣,沒有你死我活的情緒,較多的是觀摩對手技術和音樂感,連評分紙也會交換來看。加上當時能參加音樂節就已算得上十分出色,重點不會全放在獎項上,而是開心參與一年一度的校際盛事。
隨着管樂日漸普及,音樂節比賽的氛圍也有着微妙的轉變。以前每所學校能出賽的學生只有寥寥幾人,今天是寥寥幾人沒有出賽。同一組別的參賽人數大增,同一首曲目演出五、六十次,我想除了評判外,在場的人沒幾個能用心聽畢,遑論「取他人之長,補一己之短」了。
於是,直接的分數、名次上的較勁取代了昔日的開心參與。已經許多年沒聽到學生說,享受比賽過程,享受在演奏廳比賽的感覺,大家都是來匆匆、去匆匆。
我的啓蒙老師常說,學一種器樂有如在人生路途上栽一株玫瑰花。用意是令自己心靈更加滿足,可是今天很多人只想把栽出來的「花」賣掉,而且為了能賣個好價錢,不惜各出奇謀,音樂上的成績,變成不完全用來締造音樂上的成就。
如果想看音樂上的玫瑰花,明天下午三點,沙田大會堂音樂廳有場「安達臣百周年致敬音樂會」,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親身去體驗一下。

李樹昇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