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年一度嘅高校(高中)棒球賽,喺三月二十二、二十三日舉行,全國電視直播,報紙大篇幅報道。高中比賽都咁巴閉?第一個原因係棒球係日本最流行體育活動,觀眾多過晒足球、籃球,況且近年日本唔少棒球明星輸出美國,證明咗日本棒球員達到世界最高水平。第二,日本大學體育好難同美國相比,完全引唔起觀眾興趣(除咗早稻田與慶應大學嘅棒球對抗賽),日本職業棒球隊每年從高中棒賽揀蟀,表現得好嘅棒球員大有前途。
美國球會就從NCAA揀蟀,每年NCAA籃球賽在三月中下旬舉行,稱為「瘋狂三月」(MarchMadness),NCAA籃球賽年年有冷門爆,今年有間小學校叫做DavidsonCollege,佢於北卡羅連納州,離首府Charlotte兩個鐘頭車程,只有一千七百名學生,居然打入十六強,震驚一時,呢間學校立即乘機宣傳,免費送學生去睇十六強比賽,在美國聲名大噪,宣傳效益之大,幾百萬美元廣告費都買唔到,可見一支學校籃球隊在NCAA贏完又贏嘅話,即使最後攞唔到冠軍,仍然得益無窮。
既有如此效果,著名大學亦見獵心喜,最著名嘅長春藤大學(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讀書就最叻,打籃球從來水皮,佢哋只係玩自己嘅「長春藤聯盟賽」,參加NCAA比賽就冇乜希望。但哈佛去年竟然「把心一橫」,決心改組籃球隊,教練在全國招兵揀蟀,令其他長春藤大學為之側目。打籃球最好嘅球員,通常讀書成績唔好,點入哈佛呀,於是哈佛受到其他長春藤大學質疑,懷疑哈佛為咗延攬好手,降低學術要求,哈佛自然例牌否認。
籃球竟有咁大魔力,連哈佛都要猶抱琵琶半遮面咁樣搵好手,我哋真係好難理解。不過有一樣嘢大家都知道嘅,香港小學生運動表現出色嘅話,入喇沙、男拔嘅機會肯定高一籌!讀書講勤力,打波亦唔係純粹靠天才,今年WestVirginia大學有位球員叫做JoeAlexander,少年時跟父親住過好多地方,包括泰國、香港,佢自小一個人練籃球,練到不眠不休,返到美國,直情練波練到在球場瞓地板,卒之一鳴驚人,成功之路係由血與汗鋪成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