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捲起次按金融風暴未止息,全球已遭另一股超級風暴吹襲,就是糧食危機風暴。這場風暴來勢洶洶,聯合國警告,糧食不斷漲價,已令全球40個國家陷入糧荒危機。非洲饑民湧現,亞洲南美爆發騷亂,歐美等發達國家市民都要改變飲食口味,全人類無一倖免。專家指出,世界已踏入食品貴價年代,人們還要捱至少10年貴糧。
食品格價不斷飆升,大豆三年內從每噸200美元(1,560港元)暴升至462美元(3,603港元);玉米升了一倍,每噸達200美元。面對糧食供求越趨緊張,聯合國發出警告,指全球糧食儲量已達谷底。世界糧食計劃署行政總監希蘭(JosetteSheeran)預測糧食危機最終席捲全球,更形容這是一場「超級風暴」。
援助窮國成本倍升
在戰火連天的非洲窮國蘇丹擔任世界糧食計劃署採購食物主管的喬安妮(PascalJoanne),親身感受到「超級風暴」威力。她為蘇丹難民和兒童分配食物,近來發現聯合國援助金額越來越不見用。喬安妮說:「這簡直瘋癲了!兩年前,我在埃塞俄比亞購買白豆,每噸還只是235美元(1,833港元),現在竟要1,160美元(9,048港元)!」
世界糧食計劃署總裁施雅倫(JosetteSheeran)直言,他們運作成本過去九個月升了一倍,主因是食品價格上升,如果沒有更多款項,他們只能減少接濟窮國。該署的緊急事態協調員艾爾夫(JohnAylieff)更估計,全球40個國家面臨饑荒威脅,有國家已出現城市饑民,埃及、巴基斯坦和印尼甚至出現騷亂。
耕地轉種生物燃料
糧食價格飆升原因很多,不少是短期因素,例如澳洲、南亞和中國農作物失收或者美元貶值,但長遠來說,人類對生物燃料需求大增,如16%原本用作種植大豆和小麥的美國耕地,轉移生產生物燃料。中國和印度人開始富庶,吃更多肉類,令部份穀物改作飼料,均導致糧食供應大幅減少。
有專家指,糧食危機會持續10年以上,世界糧食計劃署外務部副總裁鮑威爾(JohnPowell)認同:「已經進入食品貴價年代,這點毫無疑問。」
美聯社/美國《洛杉磯時報》/加拿大《國家郵報》
亞洲
快餐米飯減半不能投訴
白米、雞蛋狂漲價,香港市民掀起搶購白米潮。但搶購食品潮,在亞洲其他國家和城市都有發生,南韓的家庭主婦,現在都瘋狂購買拉麵,超級市場架上空無一物,跟香港的超市無米賣一樣。
米價貴,基本因素是供不應求日益嚴重,加上亞洲多國禁止食米出口,又有人囤積居奇,令米價進一步推高。雞蛋變貴,跟玉米格價上升有關,因為雞吃玉米。
為應付食品供求緊絀,亞洲各國紛紛叫停食品出口,以求自保。泰國減少出口白米25%。越南今年不准任何白米出口。印度和柬埔寨都有類似措施。
食品搶貴了,一個最原始的方法,是減消費,勒緊肚皮。像菲律賓,出售的米飯快餐本來都是一大包的,現在米飯減半,消費者不能投訴。
阿富汗人一個月沒吃肉
經歷戰亂洗禮的阿富汗則要向聯合國求救,1月已促盡快送糧援,否則250萬人要捱餓。首都喀布爾市民法塔剛失業,一家七口生活貧苦,他哀傷地說:「我們有一個月沒吃肉了!」
加拿大《國家郵報》
歐洲
寧願餓死 堅持吃貴意粉
對歐洲人來說,食物不單只用來果腹,而是一種藝術。雖然食品價格自去年不斷上升,但他們不肯放棄對藝術的執着,即使荷包輕一點,還是要吃好的。
在意大利,意粉售價每月都向上調,但許多意大利人,都不肯轉吃其他較便宜的食品。「羅馬第二大學」的經濟學家皮加(GustavoPiga)說:「我們寧願餓死,都要吃意粉。我們永遠不會放棄(意粉)。」一間餐廳的東主博尼(PierBoni)表示,意粉菜式最近幾個月,漲價10%至15%,但需求沒有減少。
芝士加價32% 照排長龍
意大利人忠於意粉,法國人則忠於芝士。在巴黎艾菲爾鐵塔附近的芝士店Marie-AnneCantin,經理萊戈夫(ThomasLegoff)說,馳名全球的Camembert芝士,售價自去年11月至今,上漲了32%,但顧客還是大排長龍。他指出,商店不能一下子將售價提高很多,只能每個月漲價一點,希望顧客接受與體諒。
美國《洛杉磯時報》
美國
剪減價印花食隔夜餸
「屋漏兼逢連夜雨」是美國人現時的寫照。他們不但面對次按危機所引發的經濟衰退,還要面對百物騰貴問題。以往買東西不用看價錢,不時外出吃飯,這些奢侈的習慣,全都要改掉。
剪減價印花、打聽那間超巿的牛奶減價,現在成了單親母親馬克斯(MelissaMarks)每天的「指定動作」。她要獨力撫養三名孩子,不省點不行。以前她想到要買甚麼,就會開車到老遠地方購買。隨着油價高企,現在為了省汽油錢,集齊一次過才駕車去買。
司機慢駛促遏油價
馬克斯只是美國民眾的縮影,因為當地的食品價格去年上升了近5%。馬克斯以前不時帶子女到餐廳用膳,現在她多數留在家做飯,還會把晚上吃剩的菜,留作第二天的午餐,「開支很緊張,我們從未試過這樣做的」。
母親們為通脹問題發愁,貨櫃車司機們就為油價高企問題而苦惱。芝加哥、紐約、田納西州、賓夕凡尼亞州和喬治亞州,前日有貨車司機在高速公路上慢駛或罷駛,要求聯邦政府出手遏止油價。
美國MSNBC/法新社
南美
農民罷工 阿根廷糧荒
全球對食品和生物燃料需求大增,對巴西和阿根廷這些南美食品出口大國來說,本來是好消息,但阿根廷政府為了打擊通脹,以及增加政府收入,大幅增加出口關稅,觸發農民罷工,至今三周仍沒解決迹象,全國反而陷入糧荒。
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對大豆和牛肉需求大增,不但為阿根廷農夫帶來豐厚利潤,也連帶刺激國內通脹,如當地西冷牛扒價格飆升40%,免翁牛柳則升45%至10美元(78港元)一碟。為了打擊通脹,新總統費爾南德斯(CristinaFernandez)上月大幅提高大豆的出口關稅,由35%調高至44.1%。農民非常不滿,堵塞全國主要公路,阻止糧食運送,令城市缺糧,牛肉出口暫停。
開荒種大豆 森林劇減
除了政局不穩外,食品和生物燃料價格上升,也令南美出現前所未見的環保問題。商人為了開墾荒地種植大豆或者可作生物燃料的甘蔗,不惜砍伐大量林木,巴西亞馬遜熱帶森林面積大為減少,加劇全球暖化問題。
美國《洛杉磯時報》
非洲
賣一頭牛為買玉米粉
糧食價格飆升,低收入的非洲國家首當其衝。多國近期相繼爆發示威,抗議通脹越來越嚴重。有政府推出挽救措施,包括減入口稅等,但只能救燃眉之急。
通脹嚴重多國爆示威
位於西非的科特廸瓦(IvoryCoast),曾經繁榮一時,但現在很多人根本買不起日用品和糧食,怨聲載道。60歲的主婦阿胡萊說:「以前5,000個非洲法郎(87港元),夠一周用,現在不足以令一個家庭有兩日溫飽。」許多家庭主婦和年輕人,連日上街示威抗議,造成一人死亡,政府前日(周二)終於作出回應,暫停入口食品稅,但世界步入食品貴價時代,人們長遠繼續難以維生。
非洲東南部小國斯威士蘭(Swaziland),最出名是有一個鹹濕國王,每年舉行選妃大全,徵召年輕處女脫光上衣任他挑選,選中的送一幢別墅。國王荒唐,人民生活艱難,肥皂、燈油等日用品,全都升個不停。退休工人恩杜馬洛說:「我今年初賣了最後一頭牛,只是為了買玉米粉。以後怎辦?」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