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資訊<br>問事搵黃大仙 消災要攝太歲

蘋果資訊
問事搵黃大仙 消災要攝太歲

黃大仙祠早於1921年建成,主要供奉東晉道教神祇黃初平,亦同時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嗇色園主席李耀輝昨解釋,供奉黃大仙與攝太歲同樣是道教儀式,但性質有少許不同,他以向醫生求診作比喻:「搵黃大仙係問事,問前程係點,好似去醫院輪街症。但如果你要做手術,就要搵急症室醫生,等同善信攝太歲,可以為未來消災擋禍。」

過去曾數次重修

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於公元328年在浙江省金華縣出生。相傳他15歲開始學道,其後成仙。因為他隱居於赤松山,故又稱赤松仙子。
1915年,廣東西樵普慶壇梁仁菴道長及梁鈞轉道長把黃大仙師寶像接奉來港,先後在中環及灣仔等開壇闡教。1921年獲黃大仙師降乩啓示,竹園村屬「鳳翼吉地」適合建廟。起初祠宇只供道侶私人修道,到1934年,獲政府批准每年農曆正月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1956年政府擬清拆黃大仙祠建廉租屋,經爭取後獲保留並全面開放。黃大仙祠最近一次重修是2003年修葺祠內殿堂瓦頂。
現時本港有多間祠廟供善信拜太歲,其中荃灣圓玄學院是港人拜太歲熱點之一,其元辰殿參照北京有名的白雲觀所建,主要供奉斗姥元君(眾星之母)與60太歲神像。太歲乃道教信奉的60位星宿神,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循環。善信往元辰殿拜太歲,為的是祈求太歲神護佑流年大吉大利。粉嶺的蓬瀛仙館、屯門青松觀及筲箕灣天后廟等也是拜太歲熱門地點。
本報記者

黃大仙師的寶像本月6日會移往鳳鳴樓暫時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