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五十讀易 自卜起死回生

程翔五十讀易 自卜起死回生

在獄中熬過漫長的一千多日,程翔經歷了黑暗、進入過絕望、失落於迷茫,輕生念頭閃過他腦海,最終陪伴他走出陰霾、重燃希望的,是閱讀,透過閱讀宗哲書籍令他悟出愛與恕的道理,叫他重新站起來;透過心靈治療讀物讓他曉得調動潛意識,發揮意念維護自我尊嚴。鐵窗之下,書籍不再是尋找知識或消閒之用的讀物,而是支撐生命,重建尊嚴的靈糧。

撰文:王祿霞
部份圖片:香港電台

砰一聲 心碎了

資深新聞工作者程翔因間諜罪,被中國政府判刑5年,今年初服刑滿一半後獲假釋返港,之後他憶述了身陷囹圄的心境:「當我在05年8月被正式逮捕,鎖上手銬,砰一聲關上(拘押所)大閘門,那一刻心也碎了。」
心碎了,情緒陷入極低潮,腦海湧現大堆問號:「當時我很想問蒼天究竟我出了甚麼事,究竟我這個災難持續多久,所以當時我很想看《易經》。」那年,程翔56,諷刺地應上了「五十學易」可真不太一樣的況味。「看《易經》的動機是因為太史公曾講過一句說話,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即是周文王在被監禁時才演化了現在看到的整套《周易》,我很想在《周易》中,嘗試找出人生道理。」

■程翔的房間都是書籍,閱讀令他心靈得到平靜。

■房間一隅放了相片及卡通畫像。

易經卜卦 志行正也

《易經》中有占卜功能,程翔為自己卜了一個他形容為「起死回生」的卦:「因為它非常貼切地解釋了我的處境,亦由頭到尾充份肯定我一生所做的事。」例如其中有說「志行正也」,程翔相信他立志做傳媒,為大多數老百姓的安定和平努力,並作相關的行為是對的。唯一令他不明白的是為何有錯,後來他想通了「錯在位不當也,當時我在考慮位不當……是否指我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呢?是否我並無某方面的授權但參與調停在兩岸糾紛中呢?」令他最大安慰的是,它提及若是位置放對了,他所做的就是「大君之賢」,高尚人的行為。
這卦,他感覺到是上帝要向他傳達一個訊息:「你所做的事有天知」;就是這訊息將程翔從自尋短見的邊緣抓回來。「我慶幸在低谷迴旋開始出現時看到《易經》,起碼給我一個信心『天有眼』,我並無做錯事,這個冥冥中來的信心終止了情緒向下盤旋的危險狀態。」

■《易經》、《佛經》、《老子》、《莊子》及《TheWilltoMeaning》等,陪伴程翔度過獄中那一千多天。

■打開獄中書櫃少不了ViktorFrankl的《Man'sSearchforMeaning》。

飽覽群經 獄中讀聖經兩遍

除了《易經》,《道德經》、《聖經》、《佛經》、《圓覺經》、《金剛經》等程翔都有細嚼,他說:「佛教、道教及基督教三方面的經典著作,能給我很大精神力量面對逆境。」在獄中選擇了皈依基督教的他有一種感召:「宗教信仰來得很自然,是一種心靈上的需要,當我在非常絕望之時很想能與人對話,忽然間我發覺可以與神對話──對耶穌說話,我很自然地進入了祈禱狀態,感受祈禱的力量。」在獄中程翔閱讀過聖經兩遍,他憑着聖經的三個字「信望愛」,得以在這場災難中重新站起來,「聖經內關於愛及恕的教導,令我很坦然地面對這次災難。」
成為階下囚,程翔想盡辦法去維持自己的尊嚴:「監獄生活是一種非人性化的生活,無論在甚麼制度下,它都是一種貶低人格、貶低人性的一種生活,我在獄中有很深的體會……如果不懂如何用一恰當方法維持自己尊嚴,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性格分裂。我看到很多人蹲下來替獄警擦皮鞋(獻媚),但之後通過Bully其他人的方式表現自己的高大威猛,欺凌其他囚犯,這是很扭曲的性格,亦是分裂的人格。」

■程翔於05年3月在北京接受港台電視節目《動感時事》訪問,原為籌備金堯如紀念基金作準備,成為他出事前最後一次接受傳媒訪問。

妹妹帶給他心靈雞湯

冥想是程翔維持自己尊嚴的方法,而學習有效地冥想就透過閱讀他妹妹帶給他有關心理治療的書:「其中有些書教我如何調動潛意識,發揮自己意念的力量(MindPower)抗拒一些足以矮化人的措施。」
維持尊嚴的另一方法,是建立生命的意義。「我妹妹給我一本書,名為《Man'sSearchforMeaning》,作者DrViktorE.Frankl是奧地利的猶太人,二戰時被納粹黨關在集中營,雖然他有三次機會逃命,但仍決定留下來;身為醫生的他很想留下來照顧完全無生存希望的囚犯。」程翔說這位作者被尊稱為第三代心理學家,相信人對生命意義追求構成生命的動力。程翔很認同他的觀點:「他堅信留下來照顧一些即使是瀕臨死亡或無希望生還的病人,就是他生命的意義,所以即使有機會離開集中營重獲自由,他亦放棄,這樣對生命意義的追求,使他在缺乏尊嚴的環境下重新樹立做人的尊嚴,這一點我非常認同,我亦嘗試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協助獄中朋友解決問題。」
與程翔同禁於一囚室的,有殺人犯、毒販和貪官,但他竟還經常早晨、對不起、唔該掛嘴邊,令其他人對他側目。「很多快將刑滿出獄的朋友全無準備重建做人起碼的禮貌儀容,這根本無可能出獄後很快融入社會,所以他門都會來找我談,希望我能協助他們重建人與人之間基本禮貌、言語習慣,我都盡量幫忙。」這是他生命的意義。

一千多天換十多本筆記

看罷書本每每有所領悟,但在監內並無寫作的條件,程翔說:「因我們要接受所謂勞改,時間是很長的,每日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不足兩小時,所以很難很系統地寫東西,惟有不斷寫筆記、讀書感受。」獲獄警批准,程翔家人為他買了筆記簿,一千多天寫下十多本,記載書本讀後感、獄中點滴,以及他對自己這案件作為經典案例,用以說明中國司法制度未來的改革方向。
獄中讀物,成了程翔漫長囚牢生涯中尋找明燈的工具;而這十多本筆記簿,記載了傷痛、亦盛載着希望,當這些內容轉化成書籍之際,相信亦可為不少讀者帶來深刻的啓示。

■程翔接受《閱讀解碼》訪問,與蔡子強在辦公室詳談在獄中的經歷。

■贏得美人歸的一幀見證,摘自程的《漫漫愛國路》。

■獲釋,趕及在今年元宵佳節與太太劉敏儀吃湯圓。

■80年代末創辦《當代》的創刊號大合照。

■程翔畢業於聖保羅書院,與葉澍堃是同班同學。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閱讀解碼》,由4月5日起,逢星期六晚上7時,無綫電視翡翠台播出。港台網上直播及可供重溫 http://tv.rthk.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