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華語殘障童支援少

非華語殘障童支援少

【本報訊】身體殘障的學童常缺乏政府支援,住在本港的非華語殘障學童,更被政府視如無物,要找一個學額也極為困難,最少等待以年計。

家長須自費聘專家

本身為中國及澳洲混血兒的Eva,丈夫是香港人,有一名5歲半兒子,其子有包括失明、無法出聲、發展遲緩等多種殘障。
Eva說,其子在英語教學環境中學習,一直希望為他找到適當支援,惟本港沒有為非華語有特殊需要的孩童,提供合適教育,她多次向教育局及社署求助不果,等了一年,才獲英基學校轄下其中一間特殊學校取錄。
另一名非華語學童的家長Joe,為新加坡人,多年前隨丈夫來港,其4歲半兒子患有自閉症,需接受特殊教育及接受心理輔導,惟她發現本港國際學校也僅得一、兩間有為特殊需要學童提供支援及照顧。她每月要自費聘請專家向兒子提供心理治療,她說若繼續無法在本港找得學額或支援,便考慮帶兒子離開本港,往其他國讀書。

學額60逾百人輪候

資料顯示,英基學校專門招收非華語特殊需要學童的學額僅60個,但輪候名單卻達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