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以前口窒窒,手腳成日做啲怪動作,仲唔可以食香蕉,一食就發作,搞到好唔開心。」8歲起癲癇發作的黃小姐,嚴重時每天病發四次,檢查後無法確定病源而不能做手術,受癲癇折騰20多年。中大醫學院成功利用「顱內腦電圖監察技術」,將電極槽放在病人大腦內收集電波訊息,從而準確找出發病源頭,令以往被拒手術門外的病人受惠。
大腦表層放電極槽
30多歲的黃小姐曾進行多種檢查,包括頭皮表面腦電圖、腦神經心理學、磁力共振及正電子掃描,均無法確定病變位置,不能以手術治療,因而要食四種藥物控制病情,但又因睏倦等副作用被迫辭去工作,直至去年利用中大的新技術,才證實她的顱內右海馬體為癲癇源頭,進行手術切除後再無癲癇發作,認知能力並無受損。
中大醫學院外科講座教授潘偉生指,顱內腦電圖監察技術,是以手術把記錄電波的電極槽,放置在病人大腦表層或顱底,記錄約一周的電波訊息,確定癲癇發作源頭和言語及活動功能區,避免手術時受損害。
本港現有逾30,000名癲癇病人,當中一至兩成嚴重患者需接受手術治療,但若找不到腦部病變位置,醫生也束手無策。中大至今已替70名病人進行癲癇手術,當中三名原本被定為不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以新技術成功找到病源並以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