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地帶<br>銀行走「法律罅」推廣

灰色地帶
銀行走「法律罅」推廣

升值速度勢如破竹的人民幣,已成為當前最穩操勝券的增值投資工具,在內地設有分行,或子銀行已在當地註冊的香港銀行,近期積極推廣「一站式」北上定存人民幣服務,存戶在賺取滙價升值之餘,亦充份運用內地息率較本港人民幣存款息率高逾3厘的優勢,「撈多筆」價息兼收,存戶連到深圳「兜一圈」開設人民幣戶口的步驟亦省除,可謂相當便利,個別銀行亦針對內地存款回流的風險,提供滙出保證。

憂監管機構抽秤

不過,業界對一站式北上定存服務,大多取態低調,或採取「做吓停吓」策略,究其原因,與本港銀行間接涉足此類離岸存款服務,不無爭議有關,銀行避免過於「明目張膽」推廣,引致監管機構過問。再者,內地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甚為關注,若港人存款「加多腳」推波助瀾,對日後爭取進一步放寬本港人民幣業務,未必有利。
按規定,本港銀行內地分行或子公司,並非本地認可的吸納存款機構,一如非金管局認可的離岸機構,若打正旗號透過本地辦事處,接觸客戶甚至吸存,必遭監管機構詬病,但目前的灰色地帶,正因為有關分行的母公司為本港持牌銀行,發揮了鋪橋搭路的角色,客戶先經本地銀行開立人民幣戶口,透過授權指令持續將客戶的港元戶口資金,按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上限,再滙入內地存放同名戶口,成為內地分行的人民幣存款。
鑑於港股低迷,業界指一些去年在新股借貸及孖展融資收益不菲的大銀行,近期連人民幣北上定存服務,亦不忘爭奪,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