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君裝心臟起搏器<br>病癒出院 盼盡快退休

陳日君裝心臟起搏器
病癒出院 盼盡快退休

【本報訊】每天工作20小時,一年365日全年無休,莫說是76歲的老爺爺,即使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也捱不住。復活節是天主教會每年最大的慶節,作為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的陳日君樞機卻「失蹤」各主要慶典,原來復活節前夕他因心臟問題需緊急動手術,植入心臟起搏器,整個聖周都獨自在病榻中度過;剛病癒的他最希望教宗盡快接納其請辭。
記者:張嘉雯

今年3月20日至3月24日這幾天,可能是陳日君上任主教以來休息最多的日子。3月20日,教會傳統的聖周四,陳日君主持聖油彌撒後,到診所接受定期身體檢查,發現心跳不正常,翌日入院觀察,決定接受手術,在鎖骨植入心臟起搏器,不能參與拜苦路和復活彌撒,整個聖周都在本港一私家醫院度過。
出院翌日,陳已急不及待回到工作崗位,由於教友們都有留意教會官方刊物《公教報》刊登主教出席聖油彌撒的相片,大家都不察覺樞機在聖周期間「失蹤」。

日睡四小時 無暇休息

陳日君昨日接受本報查詢時,直言接受了手術,他自稱年事已高,心臟有毛病很正常,慶幸未有血管栓塞,毋須接受「通波仔」手術,「希望可以多個理由申請退休啦!」
平日身體尚算健康的陳日君,也有血壓高、糖尿病等小毛病,一直依從醫生指示戒吃甜點,又爭取時間做運動,最嚴重的病患要算是去年發現膝關節勞損,他完成治療後卻參加1月13日爭取2012年雙普選遊行。
06年升任樞機後,陳日君在教廷的角色日漸吃重,需經常出訪羅馬,有時每月兩次,有時兩日來回,在回程機上讀文件、寫書信,整夜不睡,清晨抵港又馬不停蹄出席祝聖儀式、祈禱會,猶如參加鐵人耐力賽。上任多年,幾乎未有休假,去年休假三星期到美加,卻每日應邀到當地教會探訪及演講。
即使在香港,陳日君也經常一人工作至深夜,凌晨2時就寢,翌晨6時又參與彌撒,平均每晚只睡四小時;雖然教廷已任命湯漢為助理主教,協助陳日君處理教會事務,但不少教會團體、學校仍事無大小向樞機請示,平日活動過後,熱情的教友又會拉着樞機拍照,令他無暇休息。

76歲的陳日君樞機,一向精神不俗,身體尚算健康。資料圖片

醫生:年紀大心臟退化

陳日君未有透露詳細病情,但心臟科專科醫生估計,安裝心臟起搏器與陳年老退化有關。梁智達指,一般人若心跳太慢、供血不足,就會經常暈倒,「一年暈好多次,跌親個頭可能會腦出血,又或者心跳太慢,供血不足,就會有生命危險。」他解釋,年紀大的人因為心臟傳遞退化和心房竇結阻隔,容易出現心跳慢的問題,「心竇原本負責發司號令,叫心臟跳幾多下,如果退化咗,咪會跳慢啲囉。」
另一心臟科專科醫生李少隆指,醫學上心跳少於每分鐘50次即屬太慢,此病一般與心血管病無關,但冠心病患者會較易出現心率問題。

蘋果資訊:起搏器調節過慢心跳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因為心臟問題需要植入起搏器,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起搏器可以調節過慢的心跳,植入時病人需要接受局部麻醉,主機置於鎖骨皮下一個人造口袋,兩條延伸的電線接駁至心臟靜脈,完成手術後,病人要避開會影響電波的環境,使用手機也要特別小心。

電池壽命至少六年

心臟科專科醫生梁智達指,心跳過慢大多與退化有關,醫生會利用24小時心電圖或可攜式心電圖斷症。植入起搏器並非高風險手術,較「通波仔」簡單,只需一至兩小時,病人接受局部麻醉後,醫生會在病人鎖骨皮下開一個口袋放置主機,再把起搏器的兩條電線接駁至心臟靜脈,一條接連心房,一條連接心室;電池至少有六至八年壽命,大部份人在十年內不需要換機。
梁智達表示,病人接受手術後,需避開可能影響電波的環境,日後不可以進行磁力共振檢查;若起搏器置於鎖骨左方,則用手機時宜用右手接聽,「仲有坐飛機或者過海關金屬檢查嘅時候會嘟嘟嘟嘟,病人要主動同海關人員講自己有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