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菜、古蹟crossover<br>嚐美食 賞舊建築

私房菜、古蹟crossover
嚐美食 賞舊建築

【本報訊】全港首間古蹟私房菜最近正式營業,名廚徐蒝將有70年歷史的灣仔船街18號唐樓化身「鴛鴦飯店」,配合古蹟氣氛大賣土炮美食;食客不但可品嚐由土法炮製的煙熏膠魚仔、西檸煎軟雞等香港特色菜,也可欣賞飯店的鑄鐵欄河、大門木趟柵等戰後初期的建築特色,可謂「食得又睇得」。 記者:黃偉駿

樓高四層的船街18號唐樓,經市區重建局活化之後,樓外樓內仍保留戰後初期的建築特色。食客進入地下大門,可見20年代的鐵欄柵及古舊木趟柵,舉頭又見每層有一個狹長露台及鐵欄河,以至屋內地磚、樓梯水磨批盪及木扶手包黃銅頭。

菜式分為三大類

師承著名食家江獻珠(清末食壇名家江太史孫女)的徐蒝,為配合古蹟環境及氣氛,推出一系列地道香港菜式,並分三大類,包括殖民地色彩,例如西檸煎軟雞;路邊文化,如薄撐、粉果;艇上風情,如海膽蒸蛋等,「呢啲唔係山珍海味,但充滿香港特色;至於燒鵝、雲吞等只係廣東美食,冇乜香港特色。」
別以為這些家庭小菜烹調簡單,煮法卻大有文章。採訪當日,徐蒝即席示範烹調西檸煎軟雞、煙熏膠魚仔、粉果與薄撐等四道菜式及小食,記者試食後味道的確與別不同。徐蒝解釋說,坊間食肆的西檸雞,為求速度會將雞塊油炸,但她是以慢火煎煮,「呢啲係正宗煮法。」連配襯的蔬菜,也是元朗種植的有機菜,「淨係泥土都放兩年先種植。」
徐蒝為食店取名鴛鴦飯店,因飯店提供香港特色菜及野家菜兩大類菜式;野家菜計有黃土雞、窰烤雞等,她以黃土花盆改裝而成的「獨家」爐具烹煮,「而且鴛鴦即係奶茶加咖啡,象徵港式飲食文化。」

由花盆改裝而成的焗爐,是鴛鴦飯店的特色之一。

令食肆更多元化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黃家和表示,港府將歷史建築活化租出經營食肆概念不錯,既可保留本港特色建築,結合私房菜或餐廳等令本港食肆更多元化,「但係經營者要好有心,店內裝修、食物等要配合古蹟嘅環境及氣氛,唔好掛羊頭賣狗肉。」

西檸煎軟雞

煙熏膠魚仔

鴛鴦飯店小檔案

地點:灣仔船街18號

營業時間:
周一至周六中午12時至晚上11時
周日休息

特色菜式:西檸煎軟雞、煙熏膠魚仔、窰烤雞等

價錢:
訂枱:最少一天前預約,最少六位,每位收費560元至680元不等
外賣:一份自家製薄撐及一杯鴛鴦,每份88元,只供午市

電話:28660868

資料來源:鴛鴦飯店

特稿:生意額12%交市建局

船街18號連同天台樓高四層,總樓面面積1,564平方呎。徐蒝跟市建局簽了三年租約,另加兩年續約權,雖然月租只需3.6萬元,但要跟市建局分賬,將生意額12%給予市建局。
要將這幢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唐樓活化殊不簡單,因為要重新裝修以符合《建築物條例》及《消防條例》,包括加裝傷殘人士設施等,同時又要保留很多原有的懷舊特色建築,包括木扶手、水磨樓梯及地磚,裝修費用高達300萬元,但全由市建局支付,變相是公帑補貼。
不過,徐蒝另外也花了100多萬元為店舖「裝身」,「好多嘢都唔可以拆。」為免破壞古蹟,二樓的廚房牆身是一道「附加牆」;地下入口的鐵閘,也因為是原裝貨,不能隨便破壞,無法加上透明玻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