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產及美聯物業,活像翻了臉的孿生兄弟,其管治理念南轅北轍,但各自在港又有相若的巿場佔有率。不過,剛公佈的業績,中原地產純利接近十億元,美聯則為六億餘元,按這樣比較,中原優勢盡現,但今年隨着內地宏調持續,中原的優勢可能不復去年勇。
中原跟美聯,在港的業務可算旗鼓相當,其巿場佔有率各約為百分之三十,可算是誰也勝不了誰。中原早看清這一點,故就以決戰中原(中國大陸)為其主戰思想,早在90年初,便大力發展內地地產代理業務,直至去年,可謂達至巔峯;其分行分佈逾20個省巿,加上去年內地樓巿勁升,故其佣金收入亦隨之大幅增長。反觀美聯,一向對發展內地都甚為審慎,故內地分行主要分佈在深圳,加上分行數目遠少於中原中國,所以其去年業績,大比數輸給中原。
內地分行將成包袱
時移世易,今年情況完全不同,主因是中央宏調對內地的代理業造成甚大打擊。基本上由年初起,所有港資在內地開設的代理行,都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按現時的情況觀察,情況只會越趨惡劣,因此去年對中原盈利貢獻甚大的內地分行,今年可能會倒過來變成包袱,去年的優勢,瞬間變成劣勢,好與壞的轉變,就好像彈指間的事。
反觀美聯,基於內地分行少,其對集團的盈利貢獻向來不大,故這次宏調,對其內地的分行雖都有造成沉重打擊,但由於其規模相對較細,所受影響也較細,想不到美聯這種看似較為被動的戰略,反而成為這次調整巿中的得益者。
現時內地的商品房巿場,打折減價之聲四起,各省巿的樓價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對地產代理最為不利的,是成交量萎縮,明顯大於樓價的調整幅度。樓價跌,一樣可以有成交,成交量大減,代理的佣金收入,就全無着落。因此,分行越多規模越大,受傷就越重。
政策拖累非戰之罪
基於宏調於年內難以結束,加上現時主導政策是抑壓通脹,故商品房巿場的發展,暫時要犧牲。倘情況真是這樣,今年的商品房可說是無運行;那麼,中原內地業務,將面對沉重的經營壓力,過往他們着重不斷擴大巿場佔有率的發展模式,今年將受嚴峻考驗。
倘情況正如所料,中原今年的業績將會受內地業務拖累,至於美聯,只要本港的業務能與中原保持平衡發展,則其業績,有望與中原拉近距離,如內地的商品房巿場進一步萎縮,美聯今年的業績,甚至可能反勝中原。
今年內地經濟大環境,肯定是政策主導,個別企業面對這潮流,可做的事情不多,要麼就做下去,否則就離場,留下的受政策拖累而業績下跌,已屬非戰之罪。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