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欲救美元 還望中國「祝福」

G7欲救美元 還望中國「祝福」

隨着美元今年來失控般下墮,市場立刻揣測中央銀行即將聯手干預。七大工業國(G7)在4月11日開會時,即使不將美元問題納入正式議程,各國代表也應該會私下討論。
為免美滙跌得更慘,一些國家的高級財金官員先後出口術救亡。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Jean-ClaudeTrichet)表示,關注歐元兌美元的升勢,歐盟領袖強調不樂見滙市秩序大亂,日本財政大臣額賀福志郎亦指美元過度下跌。
官員們的口頭干預起到一些作用,美元從96日圓的12年低位和1.59兌1歐元的歷史低谷反彈過來。不過,對於各國央行會否急於真金白銀入市干預,經濟師表示質疑。

央行多調整貨幣政策配合

與每日成交額高達數萬億美元的滙海相比,央行干預的金額只算是一滴小水點。1992年英鎊被迫退出歐洲滙率機制一役,英倫銀行曾試圖獨自力挽狂瀾,結果功敗垂成,但聯手干預又是另一回事,成功率高很多。
摩根士丹利首席外滙經濟師任永力說,過往七國聯手扭轉滙市走勢,都擁有驕人成績。自1985年至今,總共有五次經典的聯手干預行動,包括1985年為求拖低美元的巴拉沙協議(PlazaAccord);1987年用以托高美元的羅浮宮協議(LouvreAccord);1995年美日央行聯手穩定美元兌日圓滙價,然後在1998年反過來出手托高圓滙;以及七國於2000年合力撐住歐元。
任永力說,這並不表示聯手干預就一定天下無敵,但至少向市場發出強烈訊息,主要工業國認為資金流向出了問題。經驗所得,央行聯手干預滙市時,通常會透過調整貨幣政策去加以配合。舉例說,央行在2000年合力托高歐元之際,歐元區照樣減息,惟減息步伐相對其他主要央行慢得多,藉着息差變化去提高歐元的吸引力。
換言之,即使美國聯儲局連番減息,也不意味當局不能干預滙市,問題在於歐洲央行何時才加入減息行列。在兩國貨幣政策南轅北轍之際,干預行動較難收效。美元之所以一沉不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歐洲央行擔心通脹會加劇,故此遲遲不肯放寬銀根。與此同時,聯儲局則連番減息去振興經濟。
無論如何,歐元顯然偏高,其實質貿易加權滙率為35年來最高,央行大條道理出手拉低歐元(見圖)。反之,日圓相對偏低,其實質貿易加權滙率較1995年仍低了40%,當時正值央行要聯手穩定美元兌日圓滙價。

新興經濟體掌八成美元儲備

任永力承認,由於美滙跌勢加劇,央行聯手干預的可能性已提高。但大前提是,美歐貨幣政策朝着同一方向走之前,干預行動或許只是空談。這意味美元可能尚未見底。再者,今時不同往日,全球五分之四的美元儲備並非由七國擁有,而是握在新興經濟體系手裏,特別是中國和沙地阿拉伯等產油國,這使情況變得更複雜。
干預行動要一舉成功,七國或須先得到新興經濟體系的「祝福」。然而,七國近年來不斷要求中國停止操控滙市,如今要中國支持他們出手托高美元,似乎稍欠說服力。
2008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