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報上解構台灣候任總統馬英九夫婦的穿衣之道,評論為「實而不華,走進民眾」。
一個總統,予人「實而不華,走進民眾」的印象,可討一時之民心,但長遠來說,並非好事。
馬英九再如何「親民」,也是馬英九,他不會自稱「阿九」。因為在他前面,已經有一個令台灣鄉親們更加親切的「阿扁」。「阿扁」當年比今天的馬英九更顯得「實而不華」,土到骨子裏去了,「走進民眾」,更是如回到村裏一樣容易。結果如何呢?
一個領導人的形象,不在於什麼「實而不華」還是「華而不實」,而在於是否「得體」。「實而不華」而有失體面,連累的會是一個地區的形象。這也是陳水扁、謝長廷之流永遠帶不起台灣的原因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訪問英國之前,法國的傳媒提醒他不要穿牛仔褲,不要戴太陽眼鏡,不要整天發短訊,一句話,就是不要太「走進民眾」,做「民眾」的舉動。因為這關係到一個國家的體面。
做一個領導人,必須要有權威的形象,權威的根本當然是看你有沒有真正的領導才幹,其次,在外觀上,也不能太「民眾」,不要整天想着「走進民眾」,做總統不用天天去趕集趁墟的。
做領導人,也不能太「親切」,太「親切」會誤導「民眾」以為你是黃大仙,萬事來求,結果只會為難自己,得罪「民眾」。故意平民化的領導人,是最笨的,分不清總統和村長的區別,陳水扁前車可鑑,馬英九卻還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