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本月以來跌勢轉急,更是12年以來首次跌穿100日圓重要關口,兌歐元亦創下紀錄新低,近日才略為反彈;與美元掛鈎的香港,本港的集資功能亦打了折扣,通脹壓力正在加劇。市場正逐漸形成較大聲音,認為長遠而言,當人民幣自由兌換時,香港應檢討現行聯滙制度,考慮加入與人民幣掛鈎的因素,但亦有持反對聲音。
加劇港通脹
國內企業在港集資金額,料隨着港元弱勢而大打折扣。去年11月在港上市集資131億元的阿里巴巴(1688),07年度業績便出現一筆6120萬元人民幣的滙兌損失。
另外,弱美元亦輸入通脹,本港2月份通脹升至6.3%的10年半新高,政府預期,環球食品價格上漲、能源價格高企、人民幣逐步升值和港元跟隨美元走勢疲弱,將繼續為通脹帶來上升風險。
當然,弱美元亦有其利好的一面,例如可吸引更多外資來港投資,外來旅客亦會增加,帶動本港零售及酒店業。
港元鈎人民幣市場分歧
不過,目前在負面因素大於正面因素下,市場正形成一個較大的聲音,就是長遠而言,當人民幣自由浮動,正是聯繫滙率作認真檢討之時,畢竟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力正在加大,而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往來不斷加深,香港的經濟周期亦與中國更為貼近,港元與人民幣掛鈎,更能符合本港經濟發展需求。
但當中亦有反對聲音,理據之一,是美國聯邦儲備局在金融政策的運作上有豐富經驗,相對之下,中國人民銀行的歷練較淺,因此港元與美元掛鈎更能抵禦風浪。
渣打銀行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認為,全球並無一個理想的滙率機制,聯滙自83年伴隨香港至今25個年頭,令本港出口受惠,當中面對80年代通脹率達18至20%的最惡劣情況也經歷過,目前政府已透過財政政策紓緩低下階層面對通脹的壓力,他認為,聯滙始終較適合香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