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企減風險 改非美元報價

內企減風險 改非美元報價

【本報訊】美國自去年8月次按危機爆發後,經濟開始走下坡,美元持續疲弱,中國內地企業要各師各法,以應對這場風暴。人民幣兌美元於過去6個月已升值6.7%,面對美元下瀉,阿里巴巴(1688)首席執行官衛哲對英國《金融時報》稱,旗下阿里巴巴網站的中國供應商,與國際買家進行非美國市場的交易時,大部份已不再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以減低外滙風險,他們改用歐元、英鎊、澳元甚至以人民幣報價。

中美夾擊 港商毛利率急降

即使以美元報價,其有效時限亦大幅縮短,由以往30天縮減至只得7天。另外,雖然有國內廠家維持報價期限為3個月,但就以1美元兌6.6元人民幣作為報價,意味已計算了未來3個月人民幣有5.8%的升值幅度。
本港廠商可能欠缺叫價能力,面對美元急跌只有兩面受敵。中華廠商聯合會名譽會長盧文端稱,廠商出口多以美元結算,美元弱等如收入減少;另一方面,國內廠房以人民幣作為支出貨幣,人民幣升值令成本上漲,結果毛利顯著下跌,令廠商叫苦連天。事實上,自06年至今,廠家的毛利率已跌逾10多個百分點。他曾嘗試要求海外買家以歐元等貨幣作結算,但不獲接納。

永嘉趁淡市 鞏固美客關係

市場普遍預期,美國經濟今年上半年會步入衰退,今年首兩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並沒有增長,相對於07年同期的14.4%增幅,出口顯著下降。有企業已大幅削減美國業務;中國外運(598)董事長趙滬湘表示,集團將以往三分之一處理美西線的運力,全部調回作近洋航線業務;他們只會代客戶租賃集裝箱處理美西貨運,不再自己經營;相信今年航運業務的虧損情況將會改善。
不過,亦有企業對美國市場不離不棄。永嘉集團(3322)去年出口往美國的戶外服裝業務已急跌72%至2800萬元,執行董事張智表示,美國始終是大市場,不會放棄,反而會趁淡市與當地客戶建立好更深刻關係,為長遠業務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