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方人與華人因身體特質各異,就連感染的愛滋病病毒都不同。香港大學的病毒基因研究發現,在本港傳播的愛滋病毒主要屬B型或AE混合型,前者與外國病毒品種脗合,更普遍是男同性戀者感染,相信是由旅客傳入,再在同志社區傳播,後者則是典型華人病毒。港大醫學院正與「雞尾酒療法之父」何大一博士共同研發新疫苗。
記者:梁瑞琼
衞生防護中心去年接獲414宗新增感染愛滋病毒個案呈報,其中男同性戀者的感染更激增40%達168人,一種在男同志社群傳播的新品種愛滋病毒「B-亞型」,有在本港落地生根及廣泛傳播的趨勢。
港大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表示,愛滋病病毒分為8種,過往研究發現,歐美地區出現的病毒種類屬於B型,而在本港則以AE混合型較多。他指,B型愛滋病病毒主要在本港同性戀患者中發現,估計是感染了病毒的外國人來港時,透過不安全性行為將病毒傳播,研究所正計劃與衞生署合作,開展追蹤本港愛滋病毒傳播的研究。
專家:預防勝於治療
雞尾酒療法雖然能有效控制愛滋病,但陳志偉指,現時未有藥物可治癒愛滋病,患者也有產生抗藥性的風險,故不可忽略預防工作,他以美國紐約的情況為例,當地的愛滋病感染率過去十多年一直維持在低水平,但近年卻突然急升,原因是很多年輕人,尤其新一代男同性戀者誤以為愛滋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即使受感染也可獲得醫治,故預防感染的措施鬆懈了,令愛滋病毒不斷傳播,而本港也正出現類似情況。
陳志偉表示近年正積極研發新一代的愛滋病藥物及疫苗,並曾於雲南進行藥物臨床研究,發現大部份病人服藥兩年後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抗藥性,擔心會出現變種病毒,故需要不斷研發新藥物。他續稱,初步發現一種有效成份可阻止愛滋病病毒在細胞內繁殖,現正以此成份作為骨幹,以研發不同的新藥。
研究所正致力開發預防愛滋病感染的疫苗研究,陳志偉指,正與有「雞尾酒療法之父」之稱的何大一博士共同研發兩種新疫苗,現正於內地大量生產,通過一系列安全測試後便可用作人體臨床測試。他指,一般疫苗臨床測試均需約6年或以上時間,他呼籲預防勝於治療,故現階段市民必須做好預防愛滋病措施。
港大醫學院系列將一連六期、逢周一刊出。